在均线上方买的,继续看空的话,也会在一个共识的位置,作为反弹以后的卖出或者清仓点。
因此,下跌以后的反弹,均线就成了阻力位。
小主,
但这里面,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成交量。
也就是说,均线代表的所谓的平均价格,是收盘价的平均价格,而不是真正的成交平均价格。
“所以,这个均线的所谓的支撑,阻力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共识,或者说,心理上的感觉而已?”面对这个事实,杨旭感觉伤脑筋了。
至于跳空缺口,倒是更好理解一点。
正常的交易,就是一个买卖双方对于价格不断试探的过程。
跳空代表着买卖的某一方的力量突然因为某种原因增强。而跳空缺口的出现,大概率就是在前后交易的空缺时段里,部分人的观念产生了突然的变化。
这个变化,大概率又是信息而已。
因为,股票的本质,在短期内发生质的改变的概率,并不大。
而频繁地产生上升或者下降的跳空缺口,代表着信息变化的频率加快,或者说,对信息产生反应的交易者,或者力量,越来越多了。
因此,可以看做是转变初期的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
所以,对于非上蹿下跳,而是单边的频繁缺口而言,也可以成立。
这可能就是经常听到的,对于缺口的一些言论背后的原理吧。
例如典型的,当上涨过程中,频繁出现跳空缺口时,会有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
下跌过程当中,这种情况,就经常被形容为加速赶底,即将触底的标志。
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参与者越多的情况下,往往越准确。
因为参与者越多,反应越全面,越真实,被人为操控的可能性和幅度越小。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指标应用,在大盘上总比在个股上的准确度,要高的原因。
“老大,这个缺口的原理,似乎容易理解。”
“但是这个均线,还是有些疑惑。”迟迟未能得出结论,杨旭终于向老大求助。
“嗯,其实,均线就是一个平均价格而已,从实际意义来说,并不大。”老大答道。
“嗯,没有考虑成交量的变化,我感觉其实并不太准确。”杨旭说出自己的想法。
“嗯,方向对。”老大肯定。
“但其实,即使加上成交量,意义也不大。”老大又说。
“哦?这个怎么理解?”杨旭问道。
“加上成交量,你知道了真实的平均交易价格,又如何?”老大反问。
“那理论上来说,就应该有实际的支撑或者说阻力意义了。”
“因为涉及到接近成本的利益问题了。”杨旭解释。
“一样的,没有意义。”老大直接回答。
“啊……”杨旭又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