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小聪明,不值一提。做是你自己做的,是你自己的功劳。”老大仍旧不忘谦让。
“还是要记住,这只是个小经验。另外,一般在下跌和震荡市场中,概率比较大,在上升过程中,最好不要轻易使用。”老大再次提醒。
“收到!”杨旭一口应承下来。
“老大,另外我还研究了一下CCI,你之前说,这个指标也可以用在做差价中。”鉴于前两天的“赌博”感受,杨旭想进一步增加判断方法。
“嗯,可以用,但是用的时候不多。”老大接话。
“了解CCI指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了吗?”老大问。
“CCI指标即顺势指标,是美国股市技术分析家康纳德·蓝伯特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分析股价与平均价的关系而创造的一种超买超卖类技术指标,专门用来测量股价、外汇或者贵金属交易是否处于超出常态分布范围。
计算公式:CCI(N日)=(TP-MA)÷MD÷0.015。
TP=(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3,
MA=最近N日收盘价的累计之和÷N,
MD=最近N日(MA-收盘价)的累计之和÷N,0.015为计算系数,N为计算周期。”杨旭一溜烟地复制了一串介绍。
这个习惯,杨旭也慢慢形成了。
研究一个事物或者事情前,先了解清楚它最基础的东西。
否则,聊天就没有基础。
“嗯,所以,它依旧是一个反映价格变化的指标。”老大似乎对杨旭的变化满意,紧跟着就开始交流起来。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老大进一步问道。
“特色在数值,可以无限大,可以无限小。”杨旭回答。
“嗯,关键点抓得不错。”老大肯定。
“很多指标的最终统计值,运行的区间比较小,像最常用的MACD,KDJ,RSI等等,数值是在一个绝对值区间以内。”
“接近或者超出的情况下,就表现不出来了。”
“专业术语也叫钝化。”
“所以,相对来说,CCI能够反映地更准确,或者说,更精确。”老大耐心地解说。
“理解。”杨旭答。
“一般以为,上升进入-100以上的区间的时候就是买,下跌进入100以下区间的时候卖,但是我感觉,好像其实不是很准确的样子。”杨旭说出了疑惑。
“嗯,这玩意儿,跟MACD金叉和死叉的买卖说法差不多,也就是个参考而已。”老大认可他的说法。
“嗯,厉害。”老大投来了赞许。
“它的介绍其实已经说明了,它就是分辨价格是否属于超常态分布范围的。”
“嗯,对。”杨旭认可。
“他也同样有背离,背离比MACD反映地更早更快。”杨旭继续讲他的发现。
“嗯,不错,基本都搞明晰了。”老大再次肯定。
“那,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做判断?”杨旭直接问。
“嗯,用当然可以用。所有的技术指标,能够存在,肯定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前提仍然是,你明确地知道它代表的意义,以及它的优劣势,还有它在交易中作用和地位。”老大依旧不温不火地回答。
“明白,前提是它是辅助工具,不是判断依据。”杨旭即刻就反应到位。
“嗯,一般来说,CCI的指标周期越长,才越准确。”
“这也是由于它的计算方法所决定的。”老大提醒道。
“所以,短周期中,我一般很少它。哈哈哈。”老大笑道。
“啊……”杨旭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