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没有机会捉住这群人,只是他们处理善后的手段确实高明,每每缺乏关键证据,最后只能剪除掉下游几个虾兵蟹将。
“小三爷”团伙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每次都把古墓破坏的非常严重。
因为这个,杨警官一直对他们穷追不舍。
这次他们就栽了。
杨警官他们是在跟踪一个叫“金牙”的家伙发现的“蛛丝马迹”。
“金牙”只有在“小三爷”团伙有“大货”的时候才会参加。
墓穴的位置很奇特,位于河道中央,那里有一处沙洲。
沙洲虽然只是高出河面一米左右,但哪怕遇上洪涝之年,也都不会被完全淹没。
当地人叫这个地方为凤栖洲。
沙洲植被虽茂盛,但多是低矮灌木,只是在沙洲偏北的位置,有一株百年柳树,高约十米,树冠覆盖方圆周遭十余米,早就被当地部门纳入保护树木。
“小三爷”团队却将盗洞打在了柳树正下方。
杨警官他们目送“小三爷”团伙进入盗洞后,就完成了对现场的包围,并迅速制服了周边放风的家伙。
杨警官他们信心满满这次可以人赃并获,没有预料到的是,“小三爷”团伙进去后,就一直未见出来。
杨警官他们在外面一守就是三天。
“难道他们已经从另外的盗洞逃走?”这个念头不时会闪现在当时杨警官的心里,又一遍一遍被他自己给予了否定。
按照“小三爷”他们团伙作案手法来看,如果从另外的盗洞离开,这边留下的善后工作又该如何处理,被抓住的人也很快交待,“小三爷”多次要求他们必须守在这里。
此外杨警官用他祖传的堪舆术对周边进行了调查,墓穴居于河滩中央,能打通其他盗洞的可能性不大。
继续等了一天,杨警官断定,“小三爷”团伙定是在下墓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要么不得不另择他路逃了,要么就是被困在墓中。
杨警官在请示了上级后,给出了自己专业的建议,组织人员进墓搜捕。
盗洞位置非常精确,没有直接打到墓室,斜着插入了一个长百余米的墓道。
墓道显示出这个墓的规模已经远超杨警官他们的想象。
墓道两侧不仅设有石像生,同时遍布壁画,不论是石象生还是壁画里面的内容都不是常见一类,而是各种未曾见过的野兽飞禽,更令人称奇的是,所有野兽都是面向墓道,砥首叩头形态,仿佛在跪拜进来的人。
沿着墓道斜直直地下去,尽头是一扇端门,用大量石头堆叠堵住了大门,与其说是防止他人进入墓道,倒不如说更像是防止里面的什么出来一样。
“小三爷”团队盗墓的手段确实是杨警官少见,他们非常巧妙地用机械嵌入石碓缝隙,通过压缩机支撑,然后打开了一个容纳一人进入的通道。
杨警官他们设想了进墓搜捕过程中将面临的各种困难,但进入之后直面的问题还是超乎他们想象。
从通道出来,后面的墓室豁然开朗,耳室和主墓俱全。
进入主墓后,杨警官他们发现,面对的棘手的问题来自墓穴本身。
主墓占地面积极广,光照的范围内,到处都散落着陪葬品,光是用肉眼去计算这座墓室的陪葬品丰富程度,就知道这将是一次足以震惊海外的考古发掘,遍地的青铜、瓷器、甚至还有土陶器,各个时期、各有特点的陪葬品混杂在一起,而在其中,各种新鲜的人体组织器官散落其间,整个墓室充斥着刺鼻的腥臭。
不用想,这些应该都是属于“小三爷”他们团伙,只是不知道哪个属于“小三爷”。
光照之外的地方,什么都隐藏在黑暗当中,看不见边,更加增添了整个墓室的阴森可怖。
新鲜的器官说明了墓室并不安全,杨警官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判断并不是内讧造成血腥的现场,也没有任何一个盗墓团伙可以把人体弄成如此碎块的程度。
为了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杨警官选择和另外三位警官冒险先行深入主墓室。
幸好一路并未再生其他波澜,在经过可能一个多小时的摸索后,映入杨警官他们眼前的是一座四层阁楼,背靠一面笔直山壁。
阁楼通高20余米,第一层是在山壁开凿的石窟,剩余三层俱是木质结构,令人感觉奇特的是,楼宇四周被九条半人粗的青铜锁链拴在山壁和墓室四周的黑暗中。
此地葬品相对较少,不过血腥味却格外浓烈,而且都是从那座阁楼中弥漫出来的。
望着格外安静的阁楼,杨警官呼吸有点急促,周围几位同事的呼吸也显得格外清晰。
按照杨警官的口述,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就能断定阁楼的不正常。为了安全,杨警官只是让两名警官在外接应,他和另一名警官摸着阁楼向上走去。
小主,
“那座阁楼像是活的一样,人走在上面感觉整个楼宇都在微微晃动。”杨警官说着自己当时的感受。
阁楼顶端,一个叫“补天阁”的地方,杨警官他们看见了少数的人体组织,和一个让他无法理解东西。
一口深红色石棺。
深红色石棺周围散落着一些青铜锁链。
石棺静静地躺在外围三层棺椁之中,一层黑漆素棺、一层黑地彩绘漆棺,还有一层彩绘漆棺均是打开状态。
看来最中间的石棺已经是最后一层。石棺通体深红,血液浓稠的色调,周围一米可见的位置,没有任何东西,包括陪葬品和人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