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让一圈人大失所望,籽棉两百七十二斤。
“没道理呀!不缺水不缺光照,比去年的条件还好啊!”秦川一脸不解。
高崖人的其他几家棉再过一遍秤,都是两百七到两百八十几斤。
没有一家超过三百斤的。
大家高估了今年的收成。
这片土地上,高崖村隔三年差五年给自己家种一亩棉。
结合这多少年的经验,高村长说,是重茬的原因和去年冬天下不下雪的原因。
冬天里雪下的越厚,雪在地里存留时间越长,第二年的棉花就长的越白越好产量越高。
雪白转成棉白,有这个道理?
再把远处没喷灌但压了地膜的棉拉来两家过秤,都是一亩地二百斤过一点。
压地膜和不压地膜错的码子大了。
芳姐美姐实地视察那天,秦总给她俩夸口,一亩地三百斤,有九百万斤。
这样看的话,能收六百万斤籽棉就不错了。
这个消息赶紧给兰城美芳姐妹俩传递过去。
芳姐说能理解,去年种了一茬,今年重茬,产量肯定低。
可另两万亩没有重茬,铺了地膜产量也低,就是因为没下雪的原因。
高崖塬上种棉花,也就这两年时间。
张得芳的美芳扩产了一条生产线,货源不够,只能从北疆拉棉。
芳姐口气里肯定有一抹失望。
计划好了按五百万斤的产量扩大纺纱厂规模,看样子只能收三百万斤。
“芳姐,这样,说好的给你五百万斤,那就按五百万斤给你供,景宁棉纺厂跟去年一样,有一百五十万斤就够了,要不够,我们从北疆拉。”
这样安排,给芳姐省去一大半麻烦。
芳姐马上喜笑颜开。
说秦总你这个安排没问题,景宁棉纺厂主要生产棉布,有纺纱就行,纺纱从兰城美芳手里拿货效果一样。
兰城美芳纺业和景宁棉纺厂已经是一条生产战线上的合作伙伴。
张得芳跟铁运领导熟,景宁县供销社、农牧局、工商局的调车函发上去,一列拉棉花垛子车停在火车货运站台。
一趟拉三十节车厢。
十辆货车,三十节火车车厢,看似运能提高了,棉花是泡货,没西瓜压秤,这一天还是拉的二十万斤。
原计划用两个月收完三万亩地上八百万到九百万斤棉。
小主,
收完三天就已经看得很明白,最多收六百万斤,用一个月就收完了。
秦建文身边围着一圈干部,秦川张春王莎李漫,作为大坪农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一个个脸上神情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