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走进来,让秦建文在一份文件上签字。
秦书记问他:“张林,咱土高乡今年真有一万亩棉花?”
“秦书记,这事儿你还质疑,这两天咱俩天天跑棉花地,眼睛看过去都有一万亩。”
“张林,我的意思是说,我的这个账是不是算错了?你看看?”
秦建文将账本递过去,张林看了一遍。
“秦书记,文件上写的很清楚,只能是咱县供销社收购籽棉,价格定死了,就是两块五,川子的农业合作社夹在中间收,这笔钱他怎么赚,咱一定要把收购手续办合适。”
秦建文点头。
“张林,川子早就想好了赚这笔钱的办法,他说文件是文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就认一个理由,这一万亩棉花,要没有他插手进来不可能有这么多。”
土高乡大坪农业合作社收,平安贸易车队运输,要乡里打报告给县里,县里供销社出文件给县委报批,委托大坪农业合作社收购。
批复下来才能走收购手续。
秦建文决定跟李书记,跟县乡供销社好好衔接,将手续走的合合适适,让大坪农业合作社在这中间赚五毛钱差价。
三百万到五百万斤棉花的差价赚回来,秦建文觉得不是真的。
秦书记的摩托车骑着来去跑了四五天,手里有了一沓手续。
捧在手里使劲亲一口。
县里开会研究就研究了三次。
收购资质办下来真不容易。
秦书记回村里,川子叫到村委,一脸兴奋:“我的腿都跑断了,要不是李书记好说话,收棉花这笔钱你赚不来。”
秦川哼一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收购,就这句话想把我捆住?没那么容易。”
秦建文长吐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你借出去了一万,收一百万,真正一本万利。”
秦川知道,今年收棉花这事儿,打了个擦边球。
县级供销社给的这一纸委托证明相当重要,手续捋下来,看上去没啥问题。
但上面真要查收棉花这事儿,也不是没有问题。
这两年,私人收粮食收棉花倒差价,被抓被判的不在少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川脑子里想,过了今年,明年开始统购政策取消,钻收棉花的空子更容易。
“三叔,不能说我赚的棉花差价,我赚的是运费。”
“运费能赚这么多?说出去谁信。”
“你在报告上白纸黑字写清楚,我赚的就是运费,上面要查我,纸面上没证据,再说了,陆市长要和李书记挡不住这个麻烦,建什么特色大坪农业合作社。”
这个擦边球秦川走定了。
从供销社到农户之间赚五毛钱差价不是秦川的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是景宁棉布降低成本,棉花就是从土高乡塬上棉田运到县城景宁棉纺厂纺纱车间,也就五十里路。
从北疆拉棉花太远,统购价一分钱不少,拉到景宁县,财政上掏一大笔钱倒贴。
秦川今年搞这一招,让财政上省了一大笔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