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棣骑在马上,看着四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禁心生感慨,怅然道:
“哎,这恐怕是朕最后一次欣赏这漠北风光了。”
旁边的杨荣见朱棣神情有些伤感,劝道:
“陛下切莫感伤,待我们回去整军备马来春再来进讨。”
朱棣忽然问道:
“杨爱卿你有几个儿子?”
杨荣回答道:
“回陛下,臣只有二子,长子杨社、次子杨稷。”
“他们现在都在何处供职?”
“长子现在在翰林院供职,次子还未考取功名。”
朱棣点了点头,所有所思道:
“朕比你多,朕有三个儿子,太子、汉王与赵王。太子性格宽厚、仁而爱人,将来能做一个好皇帝,可惜朕担心他寿命不长。至于汉王、赵王,性格刚愎自负,做个大将可以,做皇帝嘛……”
朱棣说到这就打住了。
杨荣奇怪皇帝为何突然说起这些,不禁有些愣神。朱棣见他愣神,突然清了清嗓子说道:
“杨爱卿,我说的你都听明白了吗?”
杨荣作为朱棣多年的心腹,已经明白皇帝的意思了,点了点头:
“臣明白了。”
“朕戎马一生、南征北讨,历大小百余战,所向无前。朕年轻的时候想做一员名将,征战四方,像朕岳父那样把蒙古鞑子赶出中原,恢复我汉人的江山。等到后来做了皇帝,朕希望像太祖爷一样做一个好皇帝,惩奸除恶,给百姓一个太平日子。这两个愿望,朕觉得都算是实现了,现在朕老了,唯一的愿望就是做个好父亲。现在天下形势,表面上看起来太平无事,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外有北虏逼境,内有建文旧党。太子是个宅心仁厚的老好人,不习军旅身体又不好,而太孙年纪太轻,经验不足。朕总觉得把江山交给他们,他们恐怕会守不住。当然了这可能是因为人越老顾虑的事情就越多,所以朕想趁着朕还能骑得了马,替儿孙彻底解决北边的问题,把一个太太平平的天下交到他们手里,朕百年之后也就可以瞑目了。奈何天不佑朕,朕多方筹划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看样子蒙古人的气数还未尽,朕担心有一天朕的不孝子孙万一像徽钦二帝那样做了北虏的俘虏,这祖宗创立的天下还能长久吗?朕每每想到这就觉得惶恐不已。”
杨荣赶紧劝慰道:
“陛下,民间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做老人的自然都希望能把好东西留给后代,可有的时候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况且陛下您也不用太过担心,太子殿下虽然体弱多病,但有诸位大臣辅佐,定能辅国周全。太孙聪明机敏,假以时日定是一代明君,陛下不用太过担心,您还是注意龙体为上。”
朱棣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可他毕竟年纪大了,总会控制不住胡思乱想。
跟着朱棣非常严肃地吩咐杨荣道:
“蒙古人最迟明天就会知道咱们已经南撤,朕估计他们肯定派兵来追。如果他们立马交战,那是天佑我大明。不过朕估计,那个识破朕计策的人必定不敢轻易交战,他会一直跟着我军,骚扰我军,等到我军被搅扰得精疲力竭、惶恐不安之时就是他们进攻的时候了。”
“到时我军该如何应对呢?”
朱棣向杨荣勾了勾手指,杨荣把耳朵附了过来,朱棣低声吩咐了几句,杨荣点头表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