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断断续续说:
李大民很疼李美,李大民不是村子里的原住民,是在1963年,带着5岁的李美到这个村子里的。
听说是妻子早逝,李大民一人拉扯李美长大,本来村子里的小孩都要干点活,放放羊,洗洗衣服什么的。
但李大民从不让李美干农活,而是好生伺候。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李大民正是如此。
他送李美去附近县城很好的小学寄宿,之后读了中学,李美的学习成绩还行。
李大民让李美安心读书,学费,住宿费,每月零花钱都是准时出。
他自己打猎赚钱,李大民打猎经验丰富。
“对了,那个阿来,就是李大民的小徒弟。”何伯说。
阿来家里也穷,父母离异丢下他不管,阿来从十几岁就跟着李大民学打猎,成为了猎人。
.
听到这里,许文山明白了。
阿来之所以能娶到“那时”单纯善良的李美,多半是李大民对阿来知根知底,认为这人还行,让两个年轻人相处,日久生情。
但是,许文山心中有一个隐隐的疑问:
父亲,身为一个如此疼爱女儿的父亲,必定希望女儿嫁得更好才是。
虽然听何伯的话说来,阿来老实、也一直敬重李大民。
但说到底阿来还是一个穷猎人,李大民真的愿意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阿来?
许文山问何伯,“在1977年前,李大民还没有突然失踪前,他有和街坊邻居提过,他很满意阿来,希望女儿嫁给阿来吗?”
“这个啊……哎……我怎么知道啊。”何伯说。
也确实,何伯是个八十多岁的传统老人,对于情爱间、人与人的心思是不太会去猜的。
“李大民真的是突然失踪的?”许文山又问。
“是啊,突然有一天就不见了,村子里的人都问李美说,你爸爸去哪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美说爸爸去外地了,再问,她就哭了,不说了。
那段时间李美很消沉,所以村里的人都在议论,李大民可能是有了别的女人,反正女儿也大了,他就跑了,不要女儿了。”
许文山脑中飞快思索着时间线索:
1976年,谭昆和叶炳良是流浪汉,好友;
1977年初,父亲李大民丢下李美一走了之;
1977年末,李美嫁给了同村、算是青梅竹马的猎人阿来;
1978年,结婚不到一年的阿来失踪;
1984年,李美离开余洛村,嫁给了谭昆。
这些线索缠绕在许文山的脑海中……
线索实在是太密集,看似无关,可为什么都是发生在余洛村?
这个村子一定曾经出过什么事。
许文山从档案文件里拿出谭昆和叶炳良的照片给何伯看,“何爷,你认识这两个人吗?”
照片里是27岁的谭昆(1985年死亡),43岁的叶炳良。
何伯看着照片好一会儿,眉头皱了皱,“没有印象了,哎,我要吃饭了,我要回家吃饭了。”他喃喃说。
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小时,也差不多了。
许文山扶起何伯,“何爷,你慢点,我送你回去。”
“不要了,我可以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