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泥湾这片热土上,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每天也都有新的希望。
这不,丰收的喜悦还没散去,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了战士们面前——取火!
要说这生火,在现代社会那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打火机一按,火苗“噌”地一下就蹿了出来。可在那时的南泥湾,这取火可真是一门“技术活儿”!
没有火柴,更没有打火机,战士们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取火:火绒引火。
这法子说起来简单,就是找些易燃的东西,例如晒干的艾蒿、揉碎的棉絮,再加点桦树皮,或者更奢侈点儿,用点烧过的炭布,做成火绒。
然后呢,再找块坚硬的石头,费力地来回摩擦,直到冒出火星,再小心翼翼地把火星引到火绒上,轻轻吹气,直到火绒慢慢燃烧起来……
可这法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
且不说这火绒就不好找,经常受潮,点不着,就算你运气好,找到干燥的火绒,可想要靠人力把石头摩擦出火星来,那也得费老鼻子劲了!
“哎呦,我的胳膊啊,都快抡冒烟了!”
一个战士一边用力摩擦着两块石头,一边抱怨,“这都试了多少次了,咋还不见火星啊?”
“你这石头不行,太软了,摩擦不出火花!得找那种硬一点的石头,比如燧石、玛瑙啥的。”
“这大晚上的,上哪儿去找燧石、玛瑙去啊?”那个战士无奈地说道。
“实在不行,就只能去别的窑洞借个火种了。可是这火种也不好保存啊,一不小心就熄灭了,总不能天天去借火吧?”
这借火,也是个麻烦事儿。且不说能不能借到,就算借到了,也得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弄熄了。
要是遇到个刮风下雨的天气,那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是火种灭了,那可就抓瞎了!
“这可不行啊,咱们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李位看着战士们为了取火费尽周折,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取火要是这么麻烦,还怎么安心生产、安心打仗啊?”
“是啊,吴教员,您有什么好主意?”赵连长也问道。
吴龙眉头紧锁,思索良久,忽然,他眼睛一亮:“我记得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见过一种叫做火镰的东西,可以用来取火,非常方便!”
“火镰?那是个啥玩意儿?”李位和赵连长都好奇地问道。
“这火镰啊,就是一块弯月形的铁片,再配上一块火石,两块一碰,就能打出火花,点燃火绒!”
“真有这么神奇的东西?”战士们都围了上来。
“那当然!这火镰取火,可比钻木取火、击石取火方便多了!咱们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自己制作火镰和火石!”
“好主意!吴教员,这真是个好主意!这下咱们就再也不用为取火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