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也不藏私,耐心地讲解着竹编的基本技法。
从如何选择合适的竹子,到如何用砍刀将竹子劈成竹片,再到如何将竹片进一步加工成细长的竹篾,每一个步骤都详细地演示给战士们看。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篾刀,战士们只能用手头的砍刀、石刀、甚至磨尖的木片代替。这些简陋的工具使用起来十分不便,破出的竹篾粗细不均,厚薄不一,大大增加了编织的难度。
“这可咋办?没有篾刀,这竹篾根本没法用啊!”小王看着手中粗糙的竹篾,十分苦恼。
“咱们自己想办法!”
李位拿起一块石头,在河边仔细地打磨起来,“把石头磨成刀片的形状,说不定能用来破篾。”
在李位的启发下,战士们纷纷行动起来,寻找合适的石头,开始制作简易的“石篾刀”。
除了竹编筛子,还有一些战士尝试制作木框布面筛子。这种筛子相对简单,只需要制作一个木框,然后在上面绷紧一块布料即可。
战士们在山林中寻找合适的木材,砍伐树枝,锯成木条,再用斧头、锯子等工具进行简单加工,制作成筛子的木框。
布料的来源则更加多样,旧衣服、旧被单、粗麻布,甚至破旧的背包,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作为筛面。
没有钉子,战士们就用木楔、麻绳将木框连接起来;没有针线,就用细藤条、树皮纤维代替。
初学竹编的战士们,笨手笨脚,手指经常被锋利的竹篾划伤,鲜血直流。
编织出来的筛子也是歪歪扭扭,漏洞百出,有的甚至还没编完就散架了。
“哈哈,小王,你这编的是筛子还是鸟窝啊?”李位看着小王手中不成形的“筛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去你的,你编的也没好到哪儿去!”小王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脸上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负责木工活的战士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木材不够平整,需要用石头反复打磨;木框连接不牢固,需要用木楔反复加固;没有合适的工具,只能用手头的工具凑合。
“哎呦,我的手!”一个战士不小心用斧头砍到了自己的手指,疼得龇牙咧嘴。
“没事吧?快用布包扎一下!”旁边的战士赶紧过来帮忙。
除了技术上的困难,材料的不足也成为了制约筛子制作的瓶颈。
竹子数量有限,需要精打细算地使用;布料也捉襟见肘,需要反复裁剪,合理利用每一块布料,甚至将几块小布料拼接起来使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块布料太小了,做筛面不够啊。”一个战士拿着一块巴掌大的布料,犯起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