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将军墓被盗案(二)勘察现场,碎片化的蛛丝马迹。

八十年代!

这会儿调查还没有天眼系统!

这会儿追踪还没有人脸识别!

这会儿核验连DNA鉴定都没有!

即便是最普通的现场勘察和技术鉴定,都还处在最原始的状态。

所谓的痕迹鉴定,最多也就是对比对比指纹、比较比较脚印罢了。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八十年代的基层老刑侦干警,基本功都是非常扎实的。

在这个没有高科技和先进技术辅助侦破案件的年代,老一辈的干警们。

更多的是靠自身日常办案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以及日积月累练就的‘身体技术’去破案!

何为‘身体技术’?

其实很简单!

1.来自我军优良传统,一双既可以跋山涉水,又可以走街串巷,永远不知疲惫的——铁脚板!

2.细致入微,善于观察,不漏任何蛛丝马迹的——千里眼!

3.仔细聆听分辨,能在茫茫人海之中分辨出不同的人,所说的不同的声音的——顺风耳!

4.一双该刨土刨土、该掏粪掏粪,该捞尸捞尸,只要有可能发现证据,就必须果断下手的——铁砂掌!

5.一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既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走访群众获取证据消息,又能博弈犯罪分子,该恫吓恫吓,该劝导劝导,红白黑黄脸自由切换的——巧嘴嘴!

6.能将所有支离破碎得线索串联起来,并拼凑出大概完整案件脉络,为侦破工作提供方向帮助的——灵脑瓜!

这些就是所谓的‘身体技术’,也是这个年代公安干警群体,尤其是刑侦干警‘吃饭的家伙式儿’。

当然,不同的感觉都有各自擅长或者突出的其中一项。

这不过对于云正来说…

全都会!

全都精!

哪怕是前世,后来的云正当上了分局长和市局副局长,自始至终,这些看家的老本领都没丢。

有时候年轻民警依赖科技和技术破不了的案,只要去请教云正,云正看完卷宗之后,随便指点指点,也能帮助后辈们理清方向。

要不这公安部授予的‘刑侦专家’的名号是怎么来的?!

……

将军墓被盗现场——

其他干警正在四处摸索着,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

而云正则站在墓葬封土层前,距离盗洞不远的地方,轻轻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开始想象并勾勒出了那天晚上的大致画面!

这只是一种很基础的情景想象和情境假设。

云正脑海中——

一群黑影,摸黑来到了将军墓前,因为是夜晚,所以打着手电等照明设备。

他们首先走到新老墓碑前,仔细确认着墓主人的身份。

然后…

云正猛的睁开眼睛,走向被破坏碎裂的两块石碑。

明朝时期留存下来的风化的旧碑已经没什么作用了,而且被砸成了大小不一的碎块,看不出什么来。

不过另一块儿只是被砸成两截,相对完整的文物保护部门新立的石碑…

云正俯下身子,仔细观察着石碑,尤其是上面刻着字的地方。

云正用手架着石碑两侧,搬起了半块石碑,仔细端详着,并时不时转动石碑,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果然!

石碑文字处出现这约隐约现的——半块手印!

上下各有一个!

有手印,就能提取到掌纹,只要有掌纹,那么…指纹也一定存在。

云正赶忙大喊道:“凯哥,给我把勘验工具拿过来。”

不远处的王凯闻言,赶忙带着随身的工具包走到了云正身边。

“老云,有发现?”

“嗯,两块儿掌纹!”云正闻言点头回应道。

“粉和胶给我!”

王凯闻言,赶忙从包里掏出一小袋装在密封袋里的白色粉末,还有一卷巴掌宽的宽胶带。

算是这个年代比较简陋,但是很有效果的勘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