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想过妥协,向秦军派出使者,希望通过臣服、进贡甚至投降求得宽恕。尽管他对嬴政深恶痛绝,
范增懂得忍辱负重,深知卧薪尝胆。项羽败亡后,
项氏一族如浮萍漂泊,随时可能覆灭。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八旬老者甘愿低眉垂首,放弃尊严,只为保全项氏血脉!
然而,遗憾的是,
项氏已经成为嬴政关注的对象,不可能放过。这让范增陷入困境,
只能拼尽最后的力量,孤注一掷。为了确保项氏血统延续,
范增当初带人出征时,甚至留下部分族人在秦国境内改名藏匿。目前看来,他们未被秦军察觉,至少保留了项氏血脉,哪怕这份血脉已非姓项,也无法再继承项家道统。
范增的决心!
然而,他已经无路可走。
此刻,对他而言,
仅剩的抉择微乎其微!因此,当得知秦军已渡江,范增并未退缩,
他将衰老的身躯投入最后一搏,期盼在失败的瞬间,嬴政对项氏的关注会随他的离去而消散。这便是他为项氏一族所能做的最后努力!
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项羽曾尊称他为“亚父”。范增内心觉得此生也算有所值。
他辅佐的两位主公,一位以礼相待,另一位视他如父。即使此刻面临生死,他也只会在黄泉下与两位主公重逢。因此,范增确实抱着赴死的决心。当秦军真的渡河,开始攻打项氏家族经营的城市时,范增并未做任何布置,他早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然而,此刻让他妥协绝无可能,他决定全力抵抗。
很快,许多城池沦陷于秦军,一半甚至主动投降。秦军直逼范增守卫的城市,决战一触即发。这位年迈的老人亲自站在城墙上,面对汹涌而来的秦军,眼神平静。即使钢刀刺入胸膛,他也不言放弃,反而怒目圆睁,挥杖反击,为项氏一族做最后一次奋力一搏。随着范增的逝去,以及秦国在外的最后一座城池陷落,项氏多年的势力根基被彻底摧毁,一切都归于尘埃。
如此强大在秦国土地上的楚国势力,最终消亡。消息传遍秦国各地,赢子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家治理上,贵族势力因此更加收敛。秦国政局迅速稳定,赢子云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治理秦国并非易事,但这难不倒他,身为皇帝,与西域的诸多成就相比,这只是小事一桩。他有十足的信心,能带给秦地百姓与西域同样的幸福生活。这种信心源于身边的神将和庞大的军队,但首要任务是让人心安定,让六国遗民畏惧却又能安居乐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一方面需借助战争已有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化。赢子云陷入深思,决定将此事交予姜子牙等人商议。这时,一名将军进来,单膝跪地报告:“启禀陛下,韩信将军和霍去病将军已率大军抵达长城边缘。”听到这个消息,赢子云眼中闪烁喜悦,手中掌握了足够的力量,皇位稳固无疑。“霍去病已至宫中,请他进来。”他下令。
将军起身退下,赢子云的脸上洋溢出笑容,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关于未来规划,赢子云毫不犹豫地书写了一封命令,交予霍去病,吩咐道:“立即执行,不得拖延!”霍去病恭敬地接过,承诺道:“遵命,主人!”
完成文书交接后,霍去病神色庄重地将其揣入怀中,深深鞠躬后,带着无比敬意退下。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赢子云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盘算着,随着霍去病等人势力增强,国内原有的疲弱军力可以进行精简。
那些战斗力不足的部队不再需要保留,特别是那些占据要职的世家大族,他们的时代即将过去。裁撤他们,不仅可节省国家资源,还能腾出空间培育新生力量。他有信心,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全新的精兵制度。
想到这里,赢子云信心倍增,他预见大秦帝国将在此次革新后强势崛起。其未来的地位,必定无人能撼动!
至于某些关键事务,赢子云明白,虽然有姜子牙这样的神将助力,但仍需亲力亲为。比如,他必须亲自处理那些军中世家的权力削减问题。若由他人接手,可能会引来怨恨,但出自他之口,情况则截然不同。
此刻,闽越的秦军仅有十几万人,而诸葛亮、霍去病和韩信各自率领的万人部队,足以震慑任何反对的声音。因此,他对裁撤世家势力有着坚定的决心。陛下,”姜子牙忽然步入大殿,向赢子云行礼并开口,“我有一条建议。”
赢子云询问道:“什么建议?”显然,他对姜子牙的想法颇感兴趣。
认为,陛下应当向天下颁布圣旨,公开您的改革意图,让百姓明白您的一切举措皆出于大秦的福祉和民众,这样有助于人心的稳固。
姜子牙建议道。
...不行。
赢子云微微摇头。
姜子牙同样着眼于安抚国内民心,然而赢子云身为皇帝,统御天下,他是天子、万民之主,不能过于坦诚。有些事,怎能轻易言说?
君主威仪,不可或缺!
即使对亲人,坦诚也不一定适用。但在古人姜子牙眼中,诚恳可能更容易赢得人心。周文王伐纣前,曾召集诸侯直言意图,但那已是遥远的往事,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古代君王的美德只是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的愿望。在赢子云看来,这只是表面功夫,用来取悦百姓已不合时宜。而在现实世界里,不会有真正坦诚的君王。
坦诚?那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