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安二十六年,十月。
大明广安帝在泰山封禅,声势浩大,朝野重臣除必要之人留守负责政事运转,其余文武百官尽随广安帝参加封禅大典。
国内出名的大儒、官场致仕老人,以及着名的高僧和道士,也全部齐聚泰山,参与这一场千古盛事。
当然还有漠北、东北、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日本等地的大明布政使司、都司的高级官员,几乎整个大明的朝堂鼎柱,都齐聚泰山。
因为十月封禅的消息早就传了出去,所以不止如此,连罗斯公国、西域、西洋等地,也有诸多王国派使臣,甚至有国王带着王妃亲自观礼——这种大概率是要在大明过完广安二十七年的春节才回去了。
由早已入主东宫的太子朱佑桢主持封禅大典。
他很兴奋。
他隐约猜到,也许封禅后,父皇就要禅位给他!
父皇打造出的偌大盛世,将由他来掌控。
当朱佑桢在泰山之巅历数自上一次封禅后大明的诸多政绩和战绩时,哪怕是那些得道高僧,也听了个热血沸腾。
小主,
“自古以来,皆我中原王朝之隐患的漠北诸地,历太祖、太宗、仁宣二宗之后,于广安帝陛下之治内,已为大明之疆域,万世永固!”
“东北女真,虽广凉贫寒,但地势平阔,却是链接朝鲜半岛之咽喉,大明厉兵秣马,必将治其如江南富饶!”
“藩属国朝鲜,屡有不臣,帝挥王师,已纳治下!”
“大明南征中南半岛,数百万里山河,尽在治下!”
“伪大顺朝盘踞日本,祸心神州,帝为后人计,大肆发展海军,铸千古未有之利器,百万大军越海,火器洗地,覆之,设立布政使司,驻军百万,永治辖内!”
“……”
一项项政绩列下来,参与封禅大典的人听了个热血沸腾,但朱佑桢心里却越来越凉。
父皇如此功绩,子有幸焉。
但以后自己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功绩才敢来封禅?
封禅之后,朱见济没有急于离开。
着人收拾。
又命人在泰山之巅摆上一桌点心,摒退所有人,只留下朱佑桢,两父子相对而坐,喝着茶,俯视着天下。
朱佑桢有点雀跃。
他知道,父皇要对他说禅位的事情了。
朱见济也确实累了。
他今年五十一了,来到大明多年,该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交给后人,他打算躺平,待着皇后白鲤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该退休了!
喝了口茶,许久,才笑眯眯的道:“太子,你观自古以来的史书,我泱泱中华,可有如今这般风光,汉唐虽有万邦来朝,远不如今时矣。”
朱佑桢道:“儿臣没曾见过,更没想到,父皇竟能打造出如此盛世。”
顿了一下,“儿臣甚至以为,父皇之功绩,历代帝王中,不论文治武功,皆已超唐宋汉武,甚至有望比肩始皇帝。”
朱见济笑着摇头,“若论功绩,我当然是千古第一帝了,但我之功绩对后世的影响,现在尚不得知,而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却是我泱泱神州自古皆要一统的基础,这个影响力,我目前的功绩还比不上,所以终究只能是个万年老二。”
很知足了。
沉默了一阵,看着远处蜿蜒的壮丽山河,朱见济轻叹道:“我中华锦绣啊!”
朱佑桢道:“父皇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