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原本还想挥斥方遒的朱祁玉懂事的彻底放权。
两天后,战略制定了出来。
大明金戈集团军八万人,加上边军十五万人,一共二十三万,留下三万人在长城沿线作为防守、接应力量,其余二十万人尽数出长城,进入关外去和蒙古大军决战。
战线很长。
所以金戈集团军被打散成三部分。
中路大军,由朱祁玉亲自坐镇,于谦陪同,王越领金戈集团军四万人作为中坚力量,而给左右侧翼个分配两万金戈集团军。
坦克二营配备在中路大军。
中路大军另有边军五万,由赵辅负责。
剩下的七万边军,一左一右,各三点五万,左翼是杨信负责,右翼是杨震。
三路兵力配置明确。
中路一共是九万人,加上坦克二营,左右侧翼各五点五万人,其中两万的金戈集团军。
出关之后,三路大军根据斥候谍报,直奔蒙古大军可能存在的方位。
要展开决战。
这样战术下,长城防线其实是空虚的,甚至连后勤线都不稳妥。
但朱祁玉同意了这个战略。
很简单。
蒙古诸部的大军不敢去偷袭长城防线,也不敢去偷袭后勤线,因为一旦蒙古大军跑到大明三路大军的后面,则会呈现一个状况:大明雄师在外,蒙古大军在内,彻底被大明包围在长城防线一带。
至于蒙古大军派小股兵马偷袭粮道,也不用担心。
战线很长。
不分粮道受损影响不大。
而且还可以从东北、辽东那边补充粮道。
同时,哈密、河套、东北和辽东的兵力,也在草原深处展开了阵型,趁着蒙古大军没反应过来,截断了他们西迁的道路。
也对形成了蒙古大军溃败后的追剿布阵。
对此,蒙古诸部联军没有反应。
可能此刻蒙古联军的大帐之中,正在载歌载舞的庆祝,大明的行兵调阵一点也不遮掩,蒙古的斥候肯定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