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温柔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轻声说:“好,不过要慢慢吃,别烫着了,小馋猫。”
林宇看着小男孩那憨态可掬的可爱样子,忍不住笑出了声。他对年轻妈妈说:“这甏肉干饭确实很受小朋友喜欢呢。”
年轻妈妈微笑着说:“是啊,我儿子特别喜欢吃。每次带他来济宁,他都吵着闹着要来这里吃甏肉干饭,怎么都吃不够。”
林宇说:“这甏肉干饭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得很呢。肉、米饭和配菜搭配在一起,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真是又美味又健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年轻妈妈深表赞同地点点头,说:“对,而且这也是济宁的传统文化。让孩子品尝当地的美食,其实也是让他了解和感受不同地方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美食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嘛。”
林宇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自己的那份甏肉干饭,却感觉意犹未尽,仿佛肚子里还有一个小馋虫在不停地叫嚷着。他对大叔说:“大叔,这甏肉干饭真是太美味了。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济宁人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叔深有感触地长叹一声,说:“没错,小伙子。对于我们济宁人来说,甏肉干饭那就是家乡的味道。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只要能吃到甏肉干饭,就好像瞬间回到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心里就觉得特别踏实。”
林宇说:“我能理解您的感受。我在骑行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想念家乡的美食。不过,通过品尝各地的特色美食,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林宇对甏肉干饭的制作工艺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他决定去厨房一探究竟。他向服务员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服务员欣然带着他走进了厨房。
厨房里,厨师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准备着食材。林宇看到一位厨师正熟练地切着五花肉,那刀起刀落间,五花肉被切成了大小均匀的方块,每一块都肥瘦相间,十分诱人。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道:“师傅,这甏肉的制作工艺一定很复杂吧?”
厨师停下手中的刀,抬起头,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耐心地说:“确实有些讲究。首先,这肉必须得选用新鲜的五花肉,一点都不能马虎。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后,就得用特制的调料进行腌制。这腌制的时间可得足够长,这样才能让肉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入木三分。”
林宇追问道:“那这特制的调料都有哪些呢?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秘诀吧。”
厨师拿起一个调料盒,打开给林宇看,一边指着里面的调料,一边说:“这里面有八角、桂皮、香叶、花椒、葱姜蒜等多种调料。每种调料的用量那都得恰到好处,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这样才能调出那独特的香味,这可是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配方。八角得用足量,它能赋予甏肉浓郁的香气;桂皮增添醇厚的口感;香叶带来清新的气息;花椒则增添一抹麻味,让口感更有层次;葱姜蒜去腥增香,它们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林宇接着问:“腌制好之后呢?接下来该怎么做?”
厨师说:“腌制好之后,就把肉放进甏里炖煮。炖煮的时候要用小火慢炖,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得有耐心。这样才能让肉炖得软烂入味,入口即化。而且,炖煮的时间也很关键,一般要炖几个小时呢,时间不够可不行。这期间还得时不时地去查看一下,搅拌搅拌,确保每一块肉都能均匀受热,炖煮得恰到好处。”
林宇惊叹不已,赞叹道:“原来如此。这甏肉的制作工艺还真是精细复杂啊,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真不愧是传承多年的美食。”
厨师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说:“没错,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我们做厨师的,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正宗的甏肉干饭,让这门手艺永远流传下去。据说甏肉干饭是从元朝开始,当时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运河到济宁,当地人将用陶器炖出来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慢慢发展为今天的甏肉干饭。可以说在我们济宁,这甏肉干饭可不仅仅是一顿饭,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济宁人的记忆和情感。每一家做甏肉干饭的店,都在努力保留着传统的味道,同时也在不断创新,让这道美食能适应现代人口味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