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将乱 风云激荡

乱世谣言 xmcq随笔 1636 字 2天前

如凤皇帝才继位,中南路、中北路的南部的各州干旱少雨,百姓颗粒无收,朝廷虽从各地调拨粮食下来,然多被各级官员贪污,到百姓嘴里的口粮少之又少,百姓卖妻卖女,食人肉,惨不忍睹。各地都有骚乱、抢粮发生。

姚行知在朝廷培植亲信,又大肆敛财,段宏终日不理军务,把军务多交给下级亲信,只知玩乐,段宏这些亲信大多利用职权接受贿赂,段宏小儿子喜欢亲自杀犯人,看犯人痛苦的样子来自娱自乐。京城的人无不害怕躲避,无奈怕其父亲位高权重,又是太后亲侄子,没有人敢直言。

段太后治国乏术,如凤三年九月,西北单族进犯,劫略西北各州人口,朝廷派怀远将军田直讨伐,单族诈降,单族里应外合大败怀远军,田直以兵败后全军覆没,在凉州被斩,无人敢再带兵前去,单族首领李敢派使者表示想议和,朝廷接受合议。

正东路地区出现谣言,“反上天,推翻吴朝,平分田”。朝廷有些有识之士也有同感,如左都御史朱利上书,“满足百姓愿望,重申太祖时期法令,每人田地不得超过50亩,豪族不得私买田地”。但很多朝廷大臣都认为,得缓缓而行,如果过急,还会出什么乱子。

中南路汤州有一个书生发牢骚“天下应该德才兼备者居之”。被人告发,被当地官员逮捕问斩,当地官员反问,“你是辱骂圣母无才无德吗”?“罪名是欲行不轨,大逆不道、谣言惑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凤四年二月,正东路地区纷纷动乱,百姓劫掠官府,自立为王,当地官员不能制。朝廷官员上朝议事,兵部尚书叶前“太后,应立即从外地调兵平叛。”

户部尚书王朗“太后,臣认为这样做不行,从外地调兵费时费粮,应该借助本地原有的人力。”

兵部侍郎宋故春又建议“还得必须从外地调粮进去才行。”

众大臣也多从提议,宰相姚行知让户部算出,邻近各州能调多少粮食,皇太后听他们争论不休,领皇帝先行退去,叫宰相他们议出个办法,只要多数人同意,然后再报她,等她批准去执行就行了。

最后议出“邻近的每个州支援应不下于十万石,财赋再从邻近各州逐次支援,由户部具体执行。”姚行知他们奏请皇太后,皇太后又严令御史台监督,严格执行。

这年四月,北方燕国各地区、各族首领众推回里不斯为可汗,回里不斯可汗领兵十万进犯,要求开放关市,还回被俘的各族族人,要再收回兴州以南地区,一报二十年前朔方大败之仇。吴军和燕国兵相持不下达七天之久,燕国不断加紧攻事,各州也急调兵马驰援,还是没等北方各地兵马未到前,兴州失守,各州兵和燕国在朔方对峙,燕国派兵又袭取了登州、全州地区。

如凤五年一月,圣母皇太后病故,年42岁,如凤皇帝上尊号,世人多称段太后,按照吴朝祖制,皇帝要等十七岁行为成人礼后,方可摄政,这时也可由圣母摄政,宗族会议联合监政,圣母无废除之权,废除由贵族会议负责。由皇帝提议任命的大臣,贵族会议也能废除和通过任用大臣之权,但皇族不得掌兵权,贵族会议制度,是吴朝先祖立下的,怕的是朝廷出现奸臣和昏君,一开始有着很大的权力,一切军国大事皆决于宗族会议,到太宗时,政务交给改交尚书省议决,贵族会议负责审核。

在贵族会议上,相王吴化淳提议,“废除皇帝,国家多事之秋,共推一名出来。”

楚王为最年长者,主持会议“不可,皇帝虽小,但无过错,如废除,不妥吧?恐怕还会引起内外非议,造成朝廷动荡”。最后只好提议由楚王吴槐隐暂领执政。

如凤六年六月,皇帝和蔡国公之女大婚,也就是昭勇将军刘田君,如凤皇帝行完成人礼,统摄政务,帝国已调弊不堪,中央财政枯竭,虽从如凤二年按前朝旧制,实行例银制度,各品官员中:一直到二品,还有爵位,公爵、侯爵除外,都有明码标价,只有官位和爵位,朝廷但并不授予实权,害怕的是这笔账将来算到百姓头上。卖官来的钱对巨大的国家财政还是车水杯薪。

在如凤八年二月,京师附近的狄族骑兵劫越京师,掳走如凤皇帝和皇后,段宏一家被杀,各地官府纷纷自立,也有要求勤王的,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到半年,各路各州都出现了霸主,有拥兵数万的,正东路刘海拥兵二十万,号称东王,农民出身,在当地有仁慈和智慧,被各路义军推为首领。

宗族会议怕被异族要挟,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为理由,和姚行知他们,废除如凤皇帝,拥立韩王吴行政为皇帝,改次年为仁宝元年。

韩王为如凤皇帝的异母弟弟,比如凤皇帝小三岁,天知皇帝有三子二女,一子外放为为韩王,一子早幺,宗族会议并没有实权,姚行知握有军权和行政大权,在朝廷威望很高,实际权利全落在姚行知手里,吴朝不少仁人志士,盼望姚行知能够革除国家时弊,恢复朝廷威望,但姚行知让天子尊其为师,自恃有天子在手,只知稳固发展自己的势力。

吴朝内部分裂,姚行知又不得人心,各路军阀也都在制造武器,挖掘人才,扩充势力,寻觅名士。并不思去救被掳皇帝和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