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马秀城、张田好、梅邹贵、李学秋、毕文静、肖若青、郑国奎、胡一清等将领话别家人,走向了帅府,选择了‘出征’灵昌。
出征,对有些人来说,多美好的一个词语,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伸展抱负。
可一当回过头来,望着那些前来相送的人,见过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心中除了充满歉意,就是期盼自己能够平安归来。
一人喜来数人忧。父母若失去儿子,老无所依;妻子若失去丈夫,独守空闺;儿女若失去父亲,父爱无痕。
出征,‘相聚’与‘分离’背道而驰,‘豪情’与‘落寞’相对无语,‘奉献’与‘亏欠’默默同行。
可家国有难,要是没人走在前头,安宁又从何而来!
有人会说,你们不进行抵抗,不做那富有担当的勇士,一切顺其自然,不就好了吗!
真能如说的这般轻巧,不做抵抗就能太平无事?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谁人不想称王,谁人不想称霸,谁人不想主宰天下,谁人又愿意做那劳力者治于人。
世间总会有那么些人,抱负远大,不安分守己,贪得无厌,一生就信奉那一句座右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好的一句豪言壮语,就算千万人在前,为之陪葬,在所不惜。
赢了,哈哈,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真龙天子是我!还好知道自己生来就是主宰天下之人,不是就错过了。
输了,哎!没有付出,何来回报!生不逢时而已,没什么可惜的。今生不能如愿,大志难消,下辈子加倍努力就是。
志向远大,固然是好。可一旦不切实际,除了害人,就是害己,毫无其他。
王猛送走郑经等奔赴灵昌的将领,带着益王、陈亮、郭凯、陈鲲、程颖等人,话别前来相送的靖王、廉正、符卿书、张继承、牛高、弓弩、王珂、孟玉茹等人,跨上马背,踏上前往宿城的征程,一路马蹄如飞,尘土扬起。
日行千里,马儿也有疲累停歇时。
王猛数人快马加鞭,一路东进、北上,来到濮州。
邱文弓、赵先求得知王猛到来,同着孙有望、刘明辉、马乃新、李恽、袁健儿、乌子虚、朱大咖等将领出军营二里外相迎,将王猛、益王、陈亮等众人迎入中军大帐,摆上茶水。
王猛坐于帅案前,见邱文弓、赵先求等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极为高兴,欢言道:“渡河作战的事情,都准备到位了没有?”
邱文弓起身答道:“一切如大帅的吩咐,准备到位,随时都可以挥军渡河北上。”
陈亮欢喜道:“好,派人去将张高将军、贺兰将军、荆楚将军、尚武将军请来,商量出兵魏郡之事。”
“是,军师。”李恽起身,走出中军大帐。
王猛将大帐中的将领们环顾一眼,道:“你们也算身经百战的将领了,上次黄宗将军兵败东平郡是何原因,可有人知道?”
赵先求站了出来,道:“大帅,末将这些天来,想了想,不知分析的是否在理,请大帅、军师点评一二。”
王猛向坐于一旁的陈亮看了一眼,陈亮笑答道:“赵将军,来,这里讲。”
赵先求走到王猛的帅案前,给王猛、益王、陈亮行过礼,面对台下的所有将领,道:“黄宗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去收复东平郡,围攻博县,却莫名其妙地被五万来叛军打了个大败,溃不成军,真是始料未及。最近跟张高将军一起布置防务,谈及此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经过这些天的冥思苦想,细细玩味,粗略得出,黄宗将军兵败博县的原因有三。
一、我军头轻脚重,主帅手上就一万来兵马,发号施令很难做到军令如山。其他三路兵马各自为营,彼此之间谁都不服谁,做不到同心同德,步调不统一,进退无序。
二、叛军的目标明确,只为打败敌人,极为团结,能做到令行禁止,进攻就是进攻,撤退就是撤退。
三、叛军开战前就已想好了对我军的办法,先利用骑兵猛攻我军阵线,然后主动后撤吸引我军追击,再杀个回马枪,提前部署好的精锐伏兵猛然杀出。我军由于调令不已,军纪涣散,秩序紊乱,一遭遇突如其来的逆风战,就大规模的溃败,失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王猛起身,鼓起掌来,将领们跟随,掌声不绝,赵先求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