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微笑道:“好,速去。”
李恽再次拜别,出得大厅,奔出王府,跨上马背,朝着孟津渡而去。
襄王目送走李恽的背影,坐到林凤娇身边,对着廉正、温良玉道:“父王已答应明日退位,我已通知了徐相、严相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
廉正道:“殿下,臣之所以大逆不道,想着陛下退位,只因为朝中派系林立,不能一致对外,你争我夺,耗损国力。你名正言顺登基为帝,那些心怀不轨的皇子们的皇帝梦也随之化为泡影,他们日后定会收敛些,就算不帮朝廷分忧解难,也会为了今后的前程,不会对平叛大业进行捣乱,自我作死。”
襄王道:“廉爱卿一心为国,忠心可鉴,本王自是知晓,切勿有所忧虑。”
廉正道:“谢殿下体谅。”
襄王对着益王看了一眼,道:“九弟,你带良玉去看望一下王猛他们的家属。”
温良玉不解,问道:“大哥,什么家属?”
益王道:“我父王怕王猛他们将来对朝廷起异心,特让我将西北军的家属带来京城居住,以作人质。”
温良玉道:“大哥,这种事做不得。他们都是年轻将领,能再婚再娶,要是有什么异心、野心,囚禁他们的妻儿不仅起不到牵制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有种‘逼人为娼’的异味,得不偿失。”
廉正道:“殿下,生逢乱世,赢在肝胆相照、志同道合。要是什么都拿来猜忌、怀疑,存着恐惧心理,只会越离越远,最后落个分道扬镳的下场。望殿下明鉴!”
襄王刚接受廉正与温良玉的谏言,林元治跟苏达仁火急火燎地走进大厅,襄王起身迎接,接受两人的行礼问安后,问道:“你们俩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林元治道:“殿下,徐相跟严相觉得京城怕是守不住,特让我俩来跟你商讨一下迁都的事宜。”
襄王妃将父亲扶着坐了下来,插话道:“阿爹,不用迁都了。三叔王猛的兵马已集结在黄河南岸的孟州境内,刚派来信使,等着朝廷的调度,南渡黄河,驰援京师。”
林元治听过,欢愉一脸,高兴道:“好啊!那王猛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那里需要他,他就能在那里出现。”
苏达仁道:“殿下,正国大将军战死,他王猛会不会心存怨气、心有芥蒂啊?”
温良玉道:“国舅,你多虑了!正国大将军为了大夏国的长治久安,奉献了一切,甚至生命。王猛尽得大将军真传,那有不明辨是非的道理。”
襄王明日就能登基为帝,林氏一门将荣耀非凡,林元治心地敞亮,道:“我想也是,要说谁对大夏国最忠诚,贡献最大,非刘云飞莫属。荆湖平复,王猛当论首功,朝廷不加恩典,反而将他发配枹罕那偏远之地,他不仅不抱怨,反而自掏腰包,帮朝廷组建骑兵,还一战帮朝廷稳固西北边疆。此等人才,要是加以怀疑、猜忌,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襄王道:“岳丈所言极是,我三弟心向光明,不折不扣的经天纬地之才,就当受人衷心爱戴。”
苏丹人对林元治看了一眼,两人起身,言语道:“殿下,既然王猛驰援京师,那我们就告辞了。”
襄王妃起身道:“阿爹,马上就是饭点,你们要不吃了午饭再走。”
苏达仁微笑道:“谢过王妃!殿下明日登基,我等还有好些事务需要准备。”
两人向襄王、襄王妃一个拜别,话别廉正与温良玉,出得大厅,迈着大步往府门外走去。
襄王起身,将人送出大厅,对着廉正、温良玉、萧芸、卫恒道:“下午还有好些事务要准备,先吃饭。”
众人跟在襄王夫妇的身后,朝着饭厅走去,欢声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