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文言文和古诗的话,那就多了,作者叫什么?字什么?号什么?当过什么官?做过什么事?少年时怎样?中年时怎样?老年时又怎样?写这篇文章时遇到了什么事?写这首诗时作者经历了什么?一生有多少创作?什么派的什么诗人?作品多少?以什么为主题?抒发了什么感情?要达到怎样的主题思想?对什么的赞美、喜爱、劝告?对谁的讽刺、控诉、不平等等五花八门。
笔记本上贺炎写的手都酸了。
但那时初一,竟是初中三年中贺炎的语文笔记写的最少的一年!
因为笔记本上的内容并不是太多,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和古诗,先空一页,从第二页开始写,虽然贺炎并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和意义,但从小学开始,老师在让作业本上写东西时总会让同学们空出第一页来,后来就慢慢地养成了习惯了。
直到初一时,有些女生为了物尽其用,就在空出来的那一页画图像,写班级,写姓名,××笔记本,用自动笔写下来,再用彩色笔或者画笔描一次,戳个点,画个心,描个轮廓什么的点缀一下。
正式开始写的时候,第一行正中央写题目,第二行正中央写作者朝代和姓名,接下来就就是正文了——一行文言文,一行翻译,这通常是课后作业,让学生把文言文空一行写一行地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再等老师上课时一边讲一边写翻译,黑笔写的是文言文,空出来的一行是用红笔写翻译的。
但是渐渐的学生们就发现空出来的一行不够写翻译了,于是就改方法了:文言文依旧是一行空一行地抄,但那是就写到这句话句号结束,如果是比较长的句子,那就分两行写,剩下的等下一行继续写,如果不这样,就会在文言文的末尾处出现好几行的红色拖尾,而且有的同学为了美观,那挤出来的翻译也还是留一行写一行,如此看来,甚是浪费。
写完文言文和翻译,三两句的中心思想跟在后面,这便是全部了,剩下的什么主题主旨中心思想都是在书上写的。
而说到中心思想时,贺炎便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变态到无法言语的出题人,它出的题也是非常变态,美其名曰“阅读理解”,通常会照搬一些优秀作家的文章来霍霍,但就是这种事引发了一阵群嘲——毕竟没有谁的父亲是一个稻草人,更何况是一位作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怪不得人作者气得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怒斥出题人:你爸才是稻草人!
所以说,贺炎就时常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阅读理解,也时常用着无法言语和鄙夷的心理去问候出题人及其各种母亲爹地,那些毫无意义且没有营养的问题,是哪个弱智出题人怀着怎样变态悲伤且肮脏的心理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