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卧龙!"司马懿不得不承认自己被骗,急忙调兵遣将,改变部署。
然而就在这时,更大的危机出现了。荆州传来军报:东吴趁机在江边集结大军,似乎准备渡江。关羽不得不调集重兵防守,无法按原计划支援北伐。
"军师,没有荆州军的配合,我军恐怕难以继续推进。"马谡担忧地说。
诸葛亮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北伐大军本就不占优势,如今后援无望,确实难以为继。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李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撤退。趁司马懿立足未稳,我军从容撤退,保存实力。待查清内奸,解决荆州问题后,再图北伐。"
众将纷纷反对:"我军好不容易才推进到这里,就这样撤退,岂不可惜?"
李铭解释道:"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出内奸,稳定军心。若继续强行推进,不仅会损失兵力,还可能全军覆没。不如趁现在还能全身而退,主动撤军。"
诸葛亮思索片刻,最终同意了李铭的建议:"传令下去,全军有序撤退。务必保持军心稳定,不得慌乱。"
魏延不甘心地说:"军师,至少让末将率部断后,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却道:"不可。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切勿意气用事。"
就这样,北伐大军开始有序撤退。司马懿见状,立即派兵追击。然而诸葛亮早有准备,在要道设下伏兵,让追兵吃尽苦头。
与此同时,李铭带人暗中调查内奸的事。经过细密排查,他们发现了几个可疑人物。这些人不是军中宿将,而是近期加入的"新人"。
"原来如此!"李铭恍然大悟,"这些人都是司马懿安插的细作。他们借机混入军中,暗中收集情报。"
很快,这些细作被一一抓获。审问之下,他们供认了一切:确实是受司马懿指使,借机打入军中。他们不仅打探军情,还在军中散布流言,动摇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