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隆庆帝为了眼前的稳定,为了度过大明的尴尬期会选择服软,派遣公主与东吁王朝和亲。
但隆庆帝是一个想法异于常人的存在……
……
大朝会上,隆庆帝手中拿着一本折子:“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呐。昨日朕不过多考虑了一天的时间,险些让诸位爱卿误会了。
朕不想开战,此时开战于我大明弊大于利,实是不明。可这一仗是不打不行的。
现在东吁王对我大明边境虎视眈眈,甚至已经在明目张胆的向云南边境屯兵了。
朕虽未见此人,但足见也是一代枭雄。就算咱们选择服软,他没咬下来足够的肥肉断然不肯善罢甘休的。
既然如此,朕也不必拿我大明的好女儿去配那野蛮之人了。”
两个小太监抬来火盆,隆庆帝命人将上书建言和亲的奏折全部扔了进去,大火付之一炬。
“朕亦知诸位爱卿乃忠君爱国,自古以来和亲都不失一个好办法。从短期的利益来看,确实是笔最划算不过的买卖。”
隆庆帝从龙椅上起身,一步步从台阶上走下。
“可是……一个国家若想强大,骨气与尊严是万不可丢的。
自本朝开国以来,尚且未有和亲之举,朕岂能因贪图一时安稳,而给子孙后代开了一个坏头?
和亲……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何日是止?
朕这一仗,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告诉子孙后代,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也许朕的这个决定会让当世百姓不理解,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朕不单单只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天下百姓何人不为朕之儿女!
想要朕的女儿,践踏我大明的尊严?那就让他来试一试!
朕大明的儿女只可许配大明子嗣,区区卑贱蛮夷之辈也敢肖想?
传朕旨意,命云南都指挥使、广西都指挥使调集府兵听命!各地运转粮草往云南承宣布政司。
十万人拿不下东吁,那就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此战过后,朕要天下尽臣大明!”
隆庆帝已经踱步至大殿门口处,身后是百官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