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共和行政

镐京的上空,依旧弥漫着国人暴动后的阴霾,狂风呼啸而过,似是这座古老都城的悲叹。巍峨的宫殿在这灰暗的天色下显得阴森而压抑,我,隐匿于历史暗影中的记录者,悄然踏入大臣们的议事厅,见证着周朝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攥出水来。巨大的烛台上,牛油蜡烛跳跃着昏黄的火焰,映照着诸位大臣疲惫且忧虑的面容。周定公和召穆公位列上座,二人目光交汇,皆能从对方眼中读出坚定与无奈。

“自天王姬胡出逃,镐京乃至整个宗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目今,稳定局势、恢复秩序乃当务之急,否则我大周社稷危如累卵!”周定公神色凝重,率先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声如洪钟,在空旷的议事厅内久久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百姓经此大乱,对朝廷怨念深重,且各地诸侯皆在观望,稍有差池,恐再生祸端。”召穆公微微皱起眉头,轻抚长须,忧心忡忡地说道。

一位年轻的大臣起身,抱拳行礼,恭敬地进言:“两位公爷,依下官之见,当下首要之事乃是安抚百姓。可先开仓放粮,赈济那些因暴动而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民众,以显朝廷之仁德。”

周定公微微颔首:“此计虽善,然如今府库空虚,仓廪之中粮食所剩无几,若要全面赈济,恐难以为继。”

“不妨遣使者往各地诸侯处求助,晓谕利害,使他们共同出资出粮,共克时艰。”召穆公目光一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侯们向来心怀异志,各自为政,未必肯轻易援手。且如今周室衰微,天王又流亡在外,他们怕是会借机索要更多的权益。”一位老臣摇头叹息,话语中满是苦涩与无奈。

正商议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位侍从匆匆入内,神色慌张:“公爷,大事不好!外面有一群百姓聚集,声言要朝廷给个说法,否则便要再度冲击王宫!”

议事厅内顿时一片哗然。周定公霍然起身,神色镇定:“莫慌!我等出去看看。”

众人来到王宫前,只见一群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百姓手持棍棒,愤怒地站在那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人群前列,高声喊道:“朝廷何时能让吾等过上安稳日子?天王的暴政害得吾等家破人亡,如今若不给吾等一个交代,吾等绝不善罢甘休!”

周定公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诚恳地说道:“各位乡亲,吾等深知尔等之苦难。如今朝廷正在商议良策,定会让大家的生活重归安宁。请相信吾等,先且回去吧,切勿再行冲动之事。”

“说得轻巧!吾等凭何信你?”人群中有人高声叫嚷。

召穆公亦走上前,和声说道:“乡亲们,吾等同为大周子民,朝廷怎会弃尔等于不顾?如今厉王已走,吾等定会竭尽心力,让大周重回正轨。不出三日,便会开仓放粮,先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百姓们听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那位老者说道:“好,吾等就暂且信你们一回。但若食言,吾等还会再来!”说罢,带领着百姓们渐渐散去。

大臣们回到议事厅,皆长舒一口气。“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筹措粮食,安定民心。”周定公说道。

于是,大臣们各司其职,忙碌起来。有的前往各地诸侯处游说,有的清查府库,统计物资,有的则组织人手准备开仓放粮事宜。

在随后的日子里,镐京的街头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百姓们虽仍生活困苦,但至少能看到朝廷为他们所做的努力。军队也开始重新整顿,加强巡逻,维护京城的治安。

“共和肇始途犹艰,

风雨共济挽狂澜。

且观贤能施良策,

大周有望绽新颜。”我望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轻声吟哦出这首诗。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各地的税收因战乱大幅减少,财政状况依旧窘迫。诸侯们虽口头答应相助,但实际送来的物资却远远不足。而且,边境的狄戎等外族也趁火打劫,频繁侵扰,使得周朝的局势愈发严峻。

在一次议事中,召穆公无奈地说道:“如此下去,怕是难以支撑许久。吾等必须设法开源节流,同时加强边防。”

“可如今百姓刚经战乱,若再增加赋税,恐会激起民怨。”一位大臣面露忧色,担忧地说道。

“不妨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鼓励商业贸易,拓展税收来源。”周定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众人商议后,觉得此计可行,便开始颁布政令,鼓励百姓积极劳作,恢复生产。同时,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和扶持,使得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的社会秩序渐趋稳定。尽管仍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但在周定公和召穆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古老的王朝终于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艰难地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

而我,在一旁默默记录着这一切,深知这共和行政的艰难与不易。它是周朝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奋力挣扎与自我救赎,凝聚着无数大臣和百姓的心血与期望。这段历史,将如同一颗闪耀在夜空中的璀璨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留下无尽的思索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