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疗机构故事 河坞 935 字 16天前

陶磊带着陶宽回到了家里,也正好赶上了家里吃饭,陶宽爷爷看着陶磊带着陶宽回家就有些诧异,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笑。但陶宽不同,陶宽今天心里高兴,知道了自己的国家不但有着中国的小名,还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名,于是就有些卖弄,但确实如同陶宽所想,陶宽爷爷也不太清楚还有这样的说法。同时也问到陶宽:你们的校长是不是姓王。陶宽并不知道自己的校长姓王,但却比划着校长的容貌,也同时想起了同村的某个人和校长有着一定的相似,而让陶宽爷爷清楚了这个校长是王姓的人。陶宽感觉自己爷爷还是有些认识的人,也就没有继续得夸耀下去,倒是陶宽爷爷对着陶宽和陶磊说:你们的校长也算是一条好汉。说完这些,陶宽妈也就把菜给烧好了,陶宽和陶磊不同,陶磊更为沉默,更为内敛,陶宽则有些活泼,甚至是有些高调,也是这样的情绪,陶宽在学校里也就有了些同学和朋友。到了第二天,学校接着上课,同学们经过了一天意外的休假,自然比平时有着更高的兴致,陶宽也不例外,几个要好的同学也不免议论起校长来,陶宽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就把校长姓王给说了,其他的同学表示陶宽不关心事,校长本来就姓王,这有什么好说的。陶宽虽然有些张扬,倒也懂得有些话只是点到为止。而是听着其他同学说校长看着精瘦,说还会武功,甚至说校长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还能背着枪,还是电影里的那种手枪,这个就很牛逼了,平时陶宽他们只是在电影里看过,自己玩过的只不过是木头枪,如果真要是真的枪,那多威风。讨论也随着上课的铃声而结束,陶宽的人生中以后就压根没有摸过枪,等到陶宽参加工作,那种东西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能看看也就不错,更别说是摸。既然能背枪,校长也就算是个狠人。这些都是缪谈而已,让陶宽见识到的,则是后来的事。学校的操场很是宽阔,也符合生产队晒谷的需求,但校长还是硬生生得拒绝了生产队长的要求,即使是大队支书来说情,校长也没有答应,校长以学校里的学生安全的说辞,没有让生产队来晒稻谷,这在当时也算是个狠人,从维护学校的平安长远打算,校长还是有着一定的先见之明的,等到陶宽长大了,到了外面走了以后,想起校长当时的做法也不为过。当时看来,校长不让生产队到校长操场去晒稻谷,很不近人情,但真要让生产队进去晒稻谷了,有了这样的先例,而后的事就有了理由说,操场一直是学校所在的生产队晒稻谷的地方,到了生产责任大包干的时候,也就有村民进去晒稻谷了,这就让学校的大门无法关上,所带来的危害也就不是肯不肯晒稻谷的事情了。再个来说,生产队把稻谷晒进操场,学生要做操,是踩着稻谷做,还是避开稻谷来做操,就让学校的教学次序受到影响,更别说学生的安全了。真要是因为晒稻谷引起学生的伤害,自然也就算到校长的头上去了,而校长从一开始就拒绝了生产队长的要求,从根本上杜绝后患。这些都是陶宽以后的人生中感念到校长的好,这些都是后话。而从学校的三年级以后,因为学生长大了,学校也开展了每周二下午的劳动课,这个经历,相信在大部分的农村学校都实行了,只不过是性质不同,陶宽所在的学校,劳动课主要就是看柴火,因为学生们要来食堂打饭吃,柴火是必须的,油盐柴米酱醋茶,柴火是必须的,校长所能开展周二下午的劳动课,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主意,也还要有主管部门的支持。那时候的孩子皮实,都是农村的孩子,都是在家里能顶半个劳动力的孩子,要去砍点柴火来也不在话下,陶家的家庭条件算是好的,陶磊和陶宽都能在上学之余,能维持家里的柴火的供应,更别说其他人家的孩子。那时候的农村学校要让学生带个柴火钱来,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砍柴,以减少家庭的开支,也算个学校一项支持教育一个侧面。校长不仅是带着学生去砍柴,自己也会带着刀一起去看。当时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决定着人的寿命,到了校长的这个年龄,也算偏大的年龄了,但每次学校的劳动课,校长都会亲自参加,都会一起砍到一捆柴火回来,让这些学生觉得校长不只是校长办公室也像是家里的长辈,也就没有了别人所说的矫情。完小的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也让公社里一些员工的亲戚孩子也放到完小来读书,这就有了和别的完小所不同的情况,这些员工的亲戚家的孩子有时会仗着亲戚而不愿去参加周二下午的劳动课,但随着校长亲自得去砍柴,而慢慢有了改观,不再存心不去参加劳动课,反而让这些学生对劳动课有了认识,到了后来也就有了很多公社里的员工跑到校长这里来说:那些参加了周二劳动课的学生回到家里更积极帮着父母做事,体验生活的苦,尝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校长也只是笑笑,所有的这些等到陶宽自己参加工作了,才体会到校长的难能可贵,这在后来的校长里,也是做得很好的,更给学生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