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疗机构故事 河坞 1021 字 1个月前

米菜汤和米汤只是多了一个菜字,因此这样的菜汤也就米汤幻化来的,也许是食堂家里种菜的人不会种菜,也或许是食堂大师傅家里的吃饭的人太多,总而言之,食堂大师傅需要用这样的汤来作为菜,估计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的菜汤本质上就是米汤,只不过是因为有了做菜的方式把它做熟罢了。早上在捞了饭粒后,留下来煮粥的时候,把这时候的米汤用碗盛了下来,不要有太多的米粒,有了米粒,吃起来味道也就没有了纯正。陶家也这样做过米汤菜,那只是四五月份的菜荒里吃过。那时候的菜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菜摊或者是菜市场的说法,不像现在的农村,无论是村庄的大小都有一个菜摊,甚至是村庄大些的,人口多点的村庄里还不止一个菜摊,而且不包括那些流动的菜摊,这样的菜的供应,不仅要菜品的新鲜而且还要价格的公道。那时候的农村没有菜摊的说法,完全靠着自己家里的自留地自己种菜,以达到自给自足。陶家因为陶宽爹长年不在家里吃饭,加上陶宽爷爷菜种得好,自然就不会吃米菜汤这样的菜,即使是陶家也会在菜荒的时候吃上一次二次的米菜汤,在食堂大师傅这样的家庭拿着自己的米汤到食堂里煮着吃也就不以为奇了。食堂大师傅沾着一定的便宜,那就是当老师们的菜烧好的时候,锅里的油水还有存留的时候,趁着锅里的热,立即把米汤倒进锅里去,然后放些盐即可烧熟。家里条件好的,还可以放些腌菜或者是其他的佐料,而使这样的米汤幻化一个好吃的菜。农村戏谑得称这样的事为捞油水,自己不用倒丝毫的油,仅仅是一碗米汤,就能得到一碗菜,确实也算是占了别人的光,也只有食堂大师傅能占着。陶磊想着这样的事,觉得食堂大师傅也有着自己的难处,一个家的顶梁柱跑到学校里来做食堂大师傅,也够难为的了。陶磊看着食堂大师傅吃饱了,也就想着陶宽明天的菜能不能从食堂大师傅那里分一杯羹。陶磊想归想,但没有说出口,只是自己在想着这件事是不是合理。即使是食堂大师傅同意了也得回家问下陶宽爷爷,只有陶宽爷爷同意了,陶磊才会把这件事说给食堂大师傅听,让食堂大师傅帮忙。食堂大师傅见陶磊吃饱了,就让陶磊把碗给他一起拿去洗,陶磊觉得自己最少也得把自己和陶宽吃饭的碗洗干净了才能还给食堂大师傅,想着这样的事,陶磊拒绝了食堂大师傅帮着自己兄弟俩洗碗的要求,而是拿着自己和陶宽刚才的碗到其他同学洗碗的地方,把碗洗干净了才还给了食堂大师傅,就这点而言,食堂大师傅还是觉得陶磊虽然陶宽大不了多少,确实懂事很多,懂得体谅别人,也懂得不要过分得依赖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还给了碗的陶磊,这才走到教室里去坐着,因为陶家的兄弟俩吃饭比别人去得晚多了,坐教室里没有过太久就听到了上课铃声,随后陶宽也就回到了教室里来,从一开始的什么事都得跟着陶磊的陶宽也渐渐得有了自己的活动范围,而且愈来愈广。陶磊对陶宽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很严厉得管教,而是有些高兴,孩子嘛不就是玩的嘛,况且陶宽还小,也不存在着其他同学那样的年龄大的烦恼,大可不必一定要学得如何。下午进来的不是姜老师而是另外的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只不过是替着姜老师来维持教室秩序,而没有真正的教学任务,甚至叫自己姓什么都不必让陶磊和其他同学知道,过了这节课,也就顺水得下课了。而在最后的一节课里发生的事,就有点让陶磊有些意外,甚至有些开心。课间的十分钟,陶宽只是跟着陶磊去了一趟趴趴屋,随后就安静得坐在自己位置上看看别人,瞎想着自己,孩子的时间过得很快,都在不经意间又一次的上课铃声把所有的同学都叫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来。这节课仍旧是姜老师进来,而且很快得就布置了这节课的任务:那就是选出班长。与其说是选班长倒不如说是任命班长,这样的事一直到了陶宽参加工作了,都是这样做作的,只是说法不同罢了。姜老师说的很是客气,让大家选出自己的班长来,但都是一年级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还能选出班长吗?很多个子大些的孩子,还惦记着能不能早点放学,好回家去帮着自己的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一个孩子来念书,比以前送一个孩子去学手艺都花费大些,送到师傅家里去学手艺,最少饭可以挣到吃,但送到学校来念书,还得自己带饭菜来,这一来二去的开销谁都会算,只不过为了自己孩子的将来,送到学校来念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姜老师看着大家都不太清楚选班长的重要性,也只好通过自己的提议,让同学们来表决下可能要快些,于是就提议了陶磊来做班长。以前的孩子比较纯真,或者一年级的孩子不太懂事,也不管是谁做班长,只要是老师满意的就行,也就在姜老师提议陶磊做班长的话刚说出来,大家便一致通过了陶磊做班长的提议,陶磊也就自己都还没有体会到班长是个啥东东的情况下便做了这个班长。其实,陶磊能够做到这个班长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陶宽爷爷的熏陶,也就陶宽不知道天光黄昏夜的时候,陶宽爷爷就让陶磊学着打算盘,用手捉陶磊的手一笔一划得写着陶磊的名字,不然的话,陶磊又不是天才,生出来就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笔画的准确和整个字的架构都写得让姜老师从心里面认定了陶磊有着其他同学不到的优势,再个就是陶磊的性格很沉稳,几乎超出了同年龄段孩子的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