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葬鸟谷

五行齐飞 王吸支 2544 字 25天前

虽说云澜山高不足千丈,幅员不过五十里,在整个大宋版图上只占了个米粒儿大小的位置,在云澜人心中却是无比神圣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澜山物产丰富,大小山村倚山靠水,生活谈不上富足,只要勤快,混个温饱绝对不是难事。

不知从哪一代开始,大宋国要求云澜山的山村联合起来开始建造山墙,多少代下来,愣是围着云澜山建起了一圈五米高三米宽的山墙,山墙上每隔五里设烽火台,每个烽火台五名山民驻守。而各个山村一同迁往山南,慢慢繁衍下来便有了现在的云澜城。

云澜山之所以建造山墙,严守死防,只因为云澜山有样特产――云澜狐。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云澜狐独特的皮毛并赋予了云澜狐不凡的灵性。在大宋国如果没有一件云澜狐皮制成的衣服,就不要说自己是个贵族,而拥有一只驯服的云澜狐宠物,那是能骄傲一辈子的事情。而且大宋临国对云澜狐也是垂涎不已。这不仅仅是因为云澜狐产地单一,数量稀少,皮毛御寒效果极佳,更因为它极难捕捉,当确定自己无路可逃之时,它们会自焚而亡,让你只得到一堆灰烬,即使掌握了技巧,能猎杀到的也少之又少,而能活捉一只那更是百年不遇之事。

想要猎得云澜狐不能用陷阱,只能用弓箭出奇不意,要是提前让其感觉到危险那么一切的努力就白搭了,想活捉一只,更是要布局很久,收网时还不一定成功。而且此物对灵气波动极其敏感,想用仙家手法,对不起,哪怕你修为惊天方一出手,这边已经成灰了。

云澜城居民传承了祖上精湛的箭法和彪悍的性格,城中随处可见背着弓箭的猎手准备组队进山。而外来客商穿梭在大街小巷,目的便是收购云澜狐,不管皮毛还是幼兽都出到很高价格。

云澜城城东有一片广场,每天一大早这里就人声鼎沸起来,没有事由的城民大多会来到这里,无论是本地富商寻个长工短工还是外地人找个向导,在这里都会如愿,说白了这就是云澜城的劳务市场,当地人称为人市。

与往常一样,东方刚刚泛白,人市上已经聚满了人。

年方十四的林小康站在人群里四处张望,审视着那些外来客商,从十岁开始在人市上当向导,到现在已将近五年。

七年前林小康被张大伯和李二叔带到云澜城,在东城边置办了个房产。当时林小康七岁,整天和孩子们在城里转悠,张大伯识文断字,在人市上摆了个书信摊子,李二叔浑身是劲,在人市上打短工,没活了便与邻居结伴在云澜山外围打打野味,采些药材。三人混个温饱之余,偶尔也能混顿大餐。

林小康十岁那年,张大伯李二叔齐齐病倒,病了个措手不及,病了个预料之中。措手不及的自然是林小康,而两个叔伯话里话外却是心中有数。

张大伯和李二叔的身体开始急速削弱,当真变的手无缚鸡之力。靠着积蓄维持生活,病则靠着李二叔三年来采下的一厢房的药材拖着,好不了也死不了。

十岁的林小康再没有闲逛的自由,每天洗衣做饭,张落生活琐事。闲下来张大伯会教授他识文断字,赋诗填词,李二叔会传些拳脚,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两位叔伯教授的重点都不在正统的文治武功上,却是在偏门上注重的很,把个孩子教成了怪才,比如教实战先教的是逃跑,教学问首先教的不是识文断字,却是各地语言,更让林小康难以理解的是语音竟然延伸到了各种动物的肢体语言和叫声的语意,一时间让孩子感觉:这语音学……嗯……真的很深奥。

总而言之,二人几年下来的言传身教就没离开过两的字――保命。张大伯曾经无比郑重而神圣的告诉林小康:“命,是根本,不管他打你骂你辱你甚至强女干你,你都要忍着,直到你能打的过他。”就这样,林小康慢慢的成长起来,虽说师傅重点教偏门,但与这云澜城中的山民百姓一比,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从这年开始林小康背着两个叔伯在人市上当向导,遇上大方的金主,还会买些熟食回去改善生活。

一晃四年多过来,人市上没人不认识这个少年。人熟是一宝,知道林小康家里的情况,人们都很照顾他,小康也懂事,在这里人缘儿很好,总是以各种方式来报答着人群。

太阳升起来,人市上便更加热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侠客商人在人市上穿梭。

每天人市上都会有一个焦点,这个焦点可以是当地土财主,可能是外来客,而今天的焦点却是几个少年。一行五人,三男两女,各顶个儿的俊美脱俗,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俊美脱俗并不能够成为人市焦点,这里拼的是出手。

“五十两银砸,找个向导。”相比于别人举个牌子的醒目了然,这五人中的大个子嘹亮浑厚的声音却更具有震撼力。

十两银子够一个三口之家开销两个月,五十两啊,干完这单能歇一年了。一时间五人周围围上来好几十口子,林小康也在其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人看着这几十个向导,其中一个女子首先开口道:“此次进山时间长,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葬鸟谷,所以给的酬劳多上一些,你们这些人中……”

女子本想说年龄偏大的,体力偏弱的就免了,可是话没说完,这几十口子以比围上来更快的速度散了!

有点小尴尬,女子脸上有点烧烧的感觉。这些山野乡民太不给面子了。等等,貌似有个人没走。

林小康孤伶伶的站在五人对面,略显单薄的身体本就不让五人满意,何况脸上稚气未脱。

借问一句:娃啊,你是来搞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