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晋楚角力

郑穆公在位22年,有十三个儿子。儿子郑灵公姬夷,在位不到一年,就被公子姬宋杀死。郑穆公另一个儿子郑襄公姬坚,公元前587年去世,在位18年。这一年郑国发生内乱,公子姬嘉被杀,其族被灭。公子子然和子孔的儿子害怕被杀,逃往国外。

郑襄公的儿子姬费继位,就是郑悼公。在内忧外患中继位的郑悼公,于这年十一月出兵攻打许国,想占领一些许国土地。

晋国中军将栾书,率领荀首、士燮等将领救援许国。这一次,楚国反应比较快,立即派遣司马子反帮助郑国。和前两次一样,晋国仍然不愿意与楚国发生冲突。有了晋国助战,郑国很难战胜许国。郑悼公和许灵公 就请子反给两国断案。

子反感觉有些为难,向着郑国,许国就可能倒向晋国;向着许国,郑国就可能倒向晋国。干脆推给国君算了,于是子反给两国国君出了个主意,让两国君臣到郢都请楚共王评理。

说找楚共王评理,实际上是找令尹子重和其他楚国大臣评理。本来郑国比许国与楚国的关系近得多,但楚国害怕许国死心塌地跟随晋国。于是楚共王就偏向了许国,让郑国割地给许国。

许灵公高兴了,对楚国感恩戴德。但郑悼公非常不痛快,不过他和郑国几个大臣还在楚国。如果不答应楚国的条件,郑悼公和子国、皇戌等大臣就不能返回郑国,无奈只好答应楚国的条件。

经常与许国开战,就是为了迫使许国进贡,顺便占领一些许国的土地。现在楚国逼迫郑国割地给许国,让郑国君臣怒发冲冠。回到郑国以后,郑悼公马上决定脱离楚国,再次与晋国结盟。

这来回一折腾,就到了公元前586年夏天。郑悼公派遣姬偃,到晋国请求结盟。八月份,晋国下军佐赵同,和郑悼公订立盟约。

这一年,在位36年的吴国国君去齐去世。去齐唯一的儿子寿梦继位,是吴国第十九任国君。寿梦继位后,也想过一把当王的瘾。于是有样学样,跟楚国国君一样开始称王,即吴王寿梦。

因为赵婴齐与赵庄姬通奸,赵同和赵括把赵婴齐驱逐到了齐国。相好了没几年的情人走了,赵庄姬很生气,决定寻机报复。

扳回一局的晋景公在栾书陪同下,于公元前586年11月,召集齐顷公、鲁成公、卫定公、郑悼公、曹宣公,还有邾国、杞国两个附属国国君,在虫牢举行了会盟仪式。

晋景公在位的第十五年,公元前585年,晋国迁都到新绛。

这年年底周定王去世,儿子姬夷继位,就是周简王。

有了巫臣,吴国将士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兵车,如何排兵布阵。有了晋国的支持,吴国在吴王寿梦带领下开始崛起。晋国的企图,当然瞒不过楚国。楚国如法炮制,开始支持吴国的邻国越国。

春秋后期的吴国、越国争霸,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因多次受到鲁国侵犯,邾国无力抵抗,只能委曲求全。鲁国与邾国时战时和,但名不见经传的袖珍小国鄟国,被鲁国攻灭。

晋国在虫牢举行的会盟,宋国没有参加,理由是国内动乱。其实宋共公真正害怕的是楚国,甚至胜过害怕晋国。宋国竟敢不给晋国面子,晋景公大怒,于公元前585年春天,晋景公知会卫国和郑国,加上伊洛之戎、陆浑之戎和蛮氏之戎的军队,由晋国大夫伯宗为主将,夏阳说为副将,组成多国联军攻打宋国。

经过这么多年在晋国与楚国间的摇摆,宋国人已经习惯,也变得更加坚强。看上去人多势众的联军,因为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结果在宋军众志成城的抵抗面前,没有任何战功就退兵了。

即便是亲晋的陆浑戎,为了生存也变得乖巧起来。郑国和宋国就是陆浑戎的榜样,所以陆浑戎也学会了在晋楚之间周旋。

郑悼公去世后,他的弟弟姬睔继位,就是郑成公。因为与强大的晋国为邻,郑成公只能继续依靠晋国。楚国很看重郑国,立即派遣令尹子重率军攻打郑国。这一次晋国不敢犹豫,立即发兵救郑。因为再犹豫不决,就可能再次失去郑国这个重要的盟友。

晋军由中军将栾书指挥,并且率领着晋国的六军。晋军、楚军在绕角相遇,看着准备与楚军决一死战的晋军,子重不敢与晋军发生大战。栾书询问楚国降将析公的意见,析公说可以等到晚上。晚上让将士们敲击所有的战鼓,做出虚张声势的样子。

这一招果然厉害,楚军不敢应战,选择了主动撤兵,晋军随后追击。晋国如此兴师动众,绝不能就这么回去。晋军兵锋一转,开始攻打蔡国。楚国多年来就脱离了中原联盟,投靠了楚国。

这时候的楚国,因为与吴国有了冲突,其一部分兵力就被牵制在东面。为了救援蔡国,楚国只好从申县、息县发兵。曾经的两个小国申国和息国,早已经变成了楚国的两个县。那位美艳绝伦的息妫,早已作古。为了掣肘吴国,楚国积极与越国联合。

带领申县军队的是公子申,带领息县军队的是公子成。申县军队从西面过来,息县的军队从南面过来。申县、息县因为比较富足,将士们的战斗力也比较强。晋军、楚军在桑隧相遇,但并没发生大的冲突。一起出征的荀首、士燮和韩厥,建议晋军撤兵。

晋军的兵车和士卒数量,肯定数倍于楚军。为什么这三个人建议晋国撤兵?是不敢与楚军来一场大战,还是为了保存实力?如果趁此机会,消灭了楚国申县、息县的兵力,不是很好吗?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晋军撤兵了,楚军如释重负。

有晋国的大力支持,地处东南沿海的吴国,逐渐变得兵强马壮。公元前584年春天,吴王寿梦在继位的第二年,出兵攻打郯国。郯国难以抵挡,只能委曲求全与吴国和议,变成吴国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