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商朝君王的自救

据专家考证,文丁继位在公元前1112年,公元前1102年去世。至于这个时间点准不准,就不好说了。因为中国有准确纪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开始的。

商朝历代君王,为消除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威胁,曾经多次甚至连续用兵。虽然当时暂时消除了对商朝的威胁,但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了元气的戎狄、蛮夷,又开始惹是生非。

可悲的是,服与叛轮流转。为商朝抵御了多年戎狄的周国,随着实力不断增强,也成了商朝的一大威胁。危害性,甚至超过了戎狄和蛮夷。正是这样,文丁才用不光彩手段,害死了季历。

仇恨,是对方凝聚力、战斗力的催化剂。原来表面上对商朝恭敬的周国,因为季历被害,一方面加强实力,一方面伺机报复。在季历被害前,周国可能没有反叛商朝的想法。起码在季历被害前,还看不出来。但季历被害后,双方的仇怨急转直下。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继位西伯的姬昌,对商朝恨得咬牙切齿。但还不到率领周军,一举推翻商朝,自己取而代之的时候。文丁当然心知肚明,也在做着防范周军的各方面准备。

商朝末期,其周围的敌人太多了。原来的敌人,被消灭、兼并的,都是一些实力较弱的部落、方国。而那些攻不灭、杀不完的部落、方国,却在利用商、周的矛盾,一天天恢复元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文丁,也就是太丁在继位后,天公不作美。除了炎热,就是少雨。天干物燥,又容易滋生蝗虫,甚至发生蝗灾。即便是有河湖的地方,小一些的河流甚至干涸见底。

自然灾害对相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危害性是一样的。连年的征战,损耗了商朝的各方面实力。加上各种灾害,岂不是天灾人祸?对游牧民族来说,原来逐水草而居,现在只能南下抢劫。

文丁继位的第五年,周国开始营建城郭,以便将来作为自己的国都。眼看着周人越做越大,让文丁如鲠在喉。周人如此大动干戈,加上季历的一连串战功,或许成了文丁杀死季历的原因。

季历被害,是在武丁继位的第十一年。从季历的一系列攻伐战来看,他堪称商末的战神级人物。可惜的是,日益增长的“疑心病”,让如日中天的季历,成了商朝不亚于戎狄、蛮夷的威胁。

祖甲后面的廪辛、康丁、文丁,在位时间都不算长。虽然如此,这段时间商王朝内部,争权夺利较少发生。加上周围部落、方国相对平静,所以总体来看,商王朝还没有要倒下的迹象。

但季历之死,加剧了商王朝和周国,以及与周关系密切的部落、方国之间的矛盾。但相对的平静,或许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可怜的是,商朝后期,因为祖甲以后几个商王的平庸,加上日渐衰落的国力,使周围一个个真正、潜在的对手,获得了恢复、发展、壮大的大好时机。四面树敌的商王朝,怎么可能长久。

文丁的父亲武乙,是第二十八任商王。与前任及后任商王不同的是,据传他是在和将士们打猎时,遭遇雷击而亡。雷击的地方在黄河与渭水交汇处的平原。怎么一个炸雷不雷击别人,不偏不倚正好击中了武乙?还是当时有人谋杀武乙,雷击只是托词?

不管怎么说,历任商王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