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扈氏特立独行,不愿接受大禹的统治。大禹不能忍受,曾经多次出兵攻打有扈氏。经过多次交战,大禹虽然表面上战胜了有扈氏,但并没有使有扈氏屈服。大禹休兵一年,准备来年再战。
在这一年时间里,大禹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就像当年攻伐三苗那样。权衡利弊之后,有扈氏首领终于低下头颅,向大禹俯首称臣。大禹建立夏朝后,有扈氏被封为诸侯,即夏朝方国之一。
夏启继位以后,有扈氏逐渐显露出不臣之心。夏朝建立之初,都城在阳城。为了监督、制衡有扈氏,夏启把都城迁到阳城西北的斟鄩。阳城在嵩山东南,斟鄩在嵩山西南,相距几十里。
刚刚坐稳王位的夏启,并不想立即发动攻打有扈氏的战争。因为经过与伯益的王位之争,加上国内一些不稳定因素,还不具备和有扈氏开战的条件。而渭水流域的有扈氏,却采取了咄咄逼人的策略。有扈氏一路东进,势力发展到了今河南省原阳县一带。此举已经非常接近夏朝的中心地带,这让夏启大为光火。
讨伐有扈氏,已经不可避免。在做好各方面准备以后,夏启想到了父亲征伐三苗,于是作了一篇《甘誓》来激励士气。
夏启亲自宣读: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上天要灭绝他的性命,大家要同心协力,和我一起执行天命,去消灭他们!
为了攻伐有扈氏,夏启不仅命令工匠们制造了大量战船,还制造了数以百计的战车。夏启任命六位大臣,作为统帅六军的将领。有扈氏忙于巩固抢占的地盘,没来得及做战争准备。加上夏朝军队训练有素,夏朝将士在甘这个地方,把有扈氏打得大败。
有扈氏首领率领残兵败将,沿水陆两条路线往西溃逃。夏启决心彻底解决有扈氏,以绝后患。于是率领夏朝将士乘胜追击。
有扈氏残部又回到了原来的居住地,即渭水流域。有扈氏溃逃至此的人马还没有喘口气,就被随后赶到的夏朝将士包围。又是一场激烈的交战,有扈氏部众非死即伤,其首领也被杀死。
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甘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