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人还黏黏乎乎的,徐建民麻溜上车,坚决不给他们当电灯泡。
徐建军站在车边,看着依依不舍的廖芸,把她揽入怀中,轻轻的拍了拍她玉背,宽慰着说道。
“等明天我来接你去检查,如果真是咱们想的那样,婚期已经订好了不好更改,但是可以先把结婚证给办了。”
“好,我等你。”
短短的几个字,廖芸却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从发现异常时候的忐忑不安,到连家人都不敢坦白的忧心忡忡,廖芸这段时间都是独自承受内心彷徨无措的压力。
不过在徐建军出现的那一刻,仿佛一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经过这么多年以来的相处,以及两人早就浑然一体似的感情,廖芸早就把他视为自己的主心骨了。
回家的这段路上,徐建民的话远不如从机场接到他二哥的时候多,而且在路口停着等待的时候,他的目光还不时的瞟向车后排那个巨大的旅行袋。
显然是对里面装的礼物充满了期待,按照二哥的习性,每次回来多少都会带些国内没有的东西。
刚刚他可是见识过徐老二送老丈人礼物的手笔,自己是他亲弟弟,肯定也不会差了。
不过徐建军却对他的举动视而不见,只顾盯着车窗外的风景出神。
国人传统的观念就是多子多福,前世他之所以三十好几且结婚多年,才只生了个闺女,主要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精心培养一个孩子的隐形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多生几个,一辈子可能就交代给孩子们了。
如果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但又不能给他优异的生活,只是给社会输送牛马,那很多人可能都要慎重考虑一下的。
特别是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随着经济条件的攀升,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也就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不愿意一辈子只为孩子活着,所以在这方面就会量力而行。
“小民子,如果只能生一个孩子,你将来是想要儿子呢,还是更期待闺女呢?”
“当然是儿子,没有儿子谁继承香火,没有儿子谁给你养老送终啊?”
徐建民的回答几乎代表了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观点。
经济越发达,生育率往往就越低,这已经是已经成为无法打破的魔咒。
不管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大地,还是靠着工业文明崛起的西方国家,概莫能外。
经济发展提稿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养育质量,而不是单纯的生下来,然后听天由命。
“嗯,都像你这么想,那等到你儿子长大之后,全都打光棍,或者干脆迎男而上,那这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
“二哥,你还大学生呢,迎难而上成语用错地方了,我管不了那么多,反正不生儿子不罢休。”
“哟呵,国家政策你都不管不顾?”
“大不了工作不要了,反正二哥你随便给我安排个事儿做,都比现在的工资高,你是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羡慕德才哥那样的。”
如果是以前,徐建民敢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会被全家联合起来批斗,好好的编制不要,反而眼红个体户。
“你小子这么执着于生儿子,是有皇位要继承,还是家财万贯花不完,需要儿子帮你分担一下?”
徐建民被怼的说不出话来,不过他显然也不会因为二哥随便几句话,就改变根深蒂固的念头。
但又说不过自己哥哥,只能闭上嘴不吭声了。
等到了家里,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徐建军把送给父母的礼物也拿了出来,一模一样的手表,不搞区别对待。
只是轮到徐建民的时候,当他看到二哥丢给他的是跟廖辉一样的球鞋,顿时不干了。
“哥,在你心里,我跟你小舅子是同等地位,就只配一双鞋子当礼物吗?”
徐建民可不知道什么国外运动品牌,在他心目中,一双鞋子能值几个钱,显然没法跟手表那种贵重物品相提并论的。
“小舅子是廖芸的弟弟,以后那也是我弟弟,可不就是跟你地位等同,咋了,送你礼物还挑挑拣拣,谁惯出来你的臭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