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又有一人进来。
“见过阿兄。”
原来是曹尘的二弟,曹小沐的二兄,曹家的二郎曹淳起床进来了。
“哪有什么我的鸡蛋,都是家里的鸡蛋。那隔壁王二娘见我读书辛苦,从宅里匀的。我本就打算留给你吃。”
曹淳是一副书生性子,笑道。
他走到桌前,与曹尘对坐。
“明经之后,就算是脱了半个白身,可以任职为官。不过我们没有贵人举荐,只有两条路能走,铨选和会试。”
曹尘喝着粥说道,“铨选授吏,是吏部主持的考试。会试授身,是礼部主持,过了就能解褐,再非平民出身。”
他在宫里当差这么久,对魏国的科举制度自然了解。往年还有殿试,由皇上亲自遴选,但是魏文帝久不理朝政。
不仅殿试,连制举也少了。
“你有什么打算?”
曹尘说完,就对曹淳问道。
二弟从小好学,有读书的天分,能以十七岁的年龄考过明经,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可惜生在平民之家。
这两条路,最难走的是第二条会试。有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就是三十岁过明经是老的了,但是五十岁考过会试,获得进士之身还年轻。
不过,寒门有路也难走,更何况是连寒门都不如的平民之家。
前世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中进士,三年后过铨选,得授校书郎。可也有韩愈四过会试,三过铨选而不得官,蹉跎十五年后才遇到贵人举荐,得授校书郎。
“阿兄,我不是书呆子,早就打听过了。再过三月,就是会试,由礼部侍郎薛兆丰主持,虽难我亦愿往。”
曹淳笑道,“若是过了,那就是少年及第,风光无两。若是不过,我再走第一条路,参加明年吏部的铨选。”
铨选一般在春季,今年刚过,他没赶得上。今年多做准备,先考会试,再战铨选,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礼部侍郎薛兆丰?”
曹尘的心里却蒙上一层阴影,“看来无论如何,都得将你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