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硕大的良知

我不是袁术 御炎 2892 字 1个月前

包括一心会当中的部分成员,他们也仅仅只是接触了袁树从《孟子》当中提炼出来的“致良知”之学,并未真正读过、研究过整本《孟子》。

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袁树的《孟子解诂》就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孟子》和它的注释本。

最开始接触的就是袁树的理论,那么,又有多少人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此为基础来和袁树辩经呢?

用我的魔法对付我?

谁给你们的勇气?你们的脑袋上也有一条闪电状的疤痕?

袁树的注释才是他们最初对《孟子》的印象,袁树拿走了许多人关于《孟子》的第一次。

这个第一次的意义可是相当浓厚的,

所以仅仅只有袁树对于《孟子》当中一些比较有名气的篇章的另类解读才引起了一些争议,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

比如“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那一段。

有些人指出孟子的本意应该是着重于仁义的重要性,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指代,并非真的是让大家去怀疑圣贤言论。

孟子可是非常推崇孔子的,怎么会去怀疑孔子的言论呢。

而且圣人言论,怎么能轻易怀疑呢?

你小子是不是居心不良?

之前就对袁树提出过质疑的右扶风名士法真再次提出了纯粹的学术性质疑。

他公开致信袁树,认为袁树对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一段的解读是有问题的。

孟子作为儒家著名学者,不可能会公开怀疑儒家经典,所作所为无非是指代罢了。

“孟子之言,恐为指代之意,书,也仅仅只是尚书,并无其他书籍,袁君以尚书代指全部书籍,颇为夸大,恐不能服众。”

法真的观点很犀利,话语很客气,显然是把袁树当作和自己一样的学者来看待,进行纯粹的学术交流。

对于这位名士的气度,袁树非常敬佩。

但是对于他的观点,袁树要予以坚决的驳斥。

我的学说,决不能被你驳倒!

否则我还怎么推动接下来的计划?

于是袁树立刻引用自己的观点来驳斥法真的观点。

因为这就是孟子明明白白说过的话,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读过尚书,你说这仅仅只是说尚书而已?

仅仅只是拿来打个比方以此劝诫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