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外骨骼采用新型碳纤维制作,搭配各种减震材料,使得装备既轻便又舒适,避免了很多麻烦。
总体而言,这个单兵作战外骨骼基础还算扎实,给后来的改进工作打下了良好根基,景熵他们的目标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出优化。
为了让机械外骨骼的表现更好,景熵计划使用带有外部动力源的设计。
在高强度活动下,比如快速冲刺或搬运重物时,有充足的电力支持,而在平时行军时,则关闭电池依赖自身机构运转。
这样既不违背原始设计理念,又大幅增强了设备的战斗能力和防护效果。
为此必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机电子一体化组件,结合感知、控制信息以及机器人移动计算等多方面技术。
该设备不仅要保护穿戴者的身体并提供支撑,还需具备方便操控的功能,能够帮助执行特定动作。
此外还需要借助多种感应器实时收集数据并通过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从而快速响应佩戴者的动作需求,并加强他们的体能表现。
假如士兵原本最多只能跳一米远,那么通过这套系统的帮助,就能实现两米甚至五米的跳跃距离。
于是景熵立刻按照职能把手下人员分组:有人专注研究机械外壳;有些人侧重于传感技术;另一些人则关注控制系统;还有的则负责通讯与能量供应。
各个小团队之间虽各有侧重却又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整个开发流程。
期间需要综合运用诸如仿生科学及力学等领域的知识,并且需要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内,再依据相关算法解析姿态和预测动作,最终编写成适用的程序……整个过程复杂且繁琐。
正常情况下至少得花上几年才能完成全部工作,可景熵只给他们预留了几个月期限。
大家或许会以为他是严苛老师培养优秀学生,或者是自信心十足等原因,但真相很简单——因为他掌握了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技术。
就在今年,除了超音速潜水艇的整套图纸以外,景熵还得到了几份重要的军火设备资料。
单兵作战外骨骼只是其中之一,经过审慎考量他认为这种设备完全可以投入研发,还能迅速应用到实际战场中。
一方面可以在诸如三角洲战场或者阿布拉沙漠这样经常爆发小型冲突的地方大展拳脚;另一方面也能广泛装备全军各类部队。
当战士们在手填炮弹时候穿着这种骨架会更加省力便捷,搬举沉重炮弹变得易如反掌,并保证长时间持续高效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