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津门变局(2)

“你猜这小子咋说?”

张武说道。

“咋说的?”

李达好奇道。

“这小子来句,以工代赈好啊,可以靠力气填饱肚子,这就是惠政啊。”

张武嘴角微扬道:“这要是搁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干的好的,还能被选进官营诸坊做工,谁要是不玩命干,那都对不起祖宗。”

李达心生唏嘘。

张武继续道:“现在齐三这小子,靠着先前积攒的工分,被选进了天津第一冶炼厂做工,听说还做了学徒呢,每月发银1两,发粮票3斗,直娘贼的,听听就让人觉得眼红啊。”

作为名下没有土地的群体,张武、李达这些人,并非是天津本地人,而是来自于各地的流民、逃户,甚至还有不少,是来自辽地逃难进关的辽民。

天津三卫在没有大规模兴工前,他们过得日子很凄惨,常常是挨饿受冻,吃不饱饭再寻常不过。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项项大工在天津兵备道的主持下,开始逐步形成稳定秩序,这些人的境遇发生了改变。

万事开头难。

陈奇瑜这位天津兵备道兵宪,过去承受的压力很大,面临的挑战很多,为了稳定住治下秩序,使得天津三卫焕然一新,结合天子提出的章程与设想,陈奇瑜将天津三卫变成一个大工地。

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聚拢起治下的破产群体,将他们安置到各处大工劳作,整饬城墙,修筑水利,重整驰道,修建港口,建造诸坊,这期间除了管饱肚子外,还采取工分考核的方式,以激励这批破产群体的积极性。

凡是其中表现优异者,将定期筛选出工分最多者,将他们分流安排进各领域产业,继而成为能靠劳作赚钱的脱产群体。

别看说起来很容易,上嘴皮碰碰下嘴皮,但现实做起来却很难,期间遇到很多问题,不少都是陈奇瑜亲力亲为。

毕竟秩序的梳理和明确,必然会伴随着磕碰,想要掌握绝对的主导优势,就要有相应的威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