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警方并未气馁,他们重新审视案件细节,转换思路,从凶手作案后的逃跑行径入手分析。
案发当晚,夜色沉沉,凶手却能在短时间内如鬼魅般迅速消失,成功摆脱追捕,这绝不是一个对当地环境陌生之人能够轻易做到的。
他精准地选择路线,巧妙避开人群聚集区,熟知哪条小巷能最快通向村外,哪些路段没有监控、便于隐匿行踪。
警方据此推测,凶手大概率是本地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生活,对周边的一草一木、道路布局早已烂熟于心,才能在犯案后如此迅速且顺利地遁入黑暗。
基于这一推断,警方调整侦查方向,将目光聚焦在团风县及其周边熟悉地形的居民身上,决心从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把凶手挖出来。
肩负着破案重任的警方迅速制定策略,一场针对团风县及其周边居民的大规模排查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他们深知,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出那隐藏极深的凶手,借助DNA技术,寻找与凶手DNA信息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是一条关键路径。
在仔细研究案发现场的各类细节后,警方的推理逐步明晰。
死者张玉武正值壮年,身体强健,从现场留下的那一片狼藉——翻倒的桌椅、破碎的器物,以及墙壁上深深的撞击痕来看,打斗过程异常激烈。
这表明凶手要想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占得上风,没有相当的体力绝无可能。
综合考量之下,警方推测凶手的体力应该与张玉武相差不大,依据生活常识与刑侦经验。
进一步推断出凶手的年纪大概在十八到六十岁之间,如此,采集血样的重点便精准地落在了这个年龄段的居民身上。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远超想象。
随着时代发展,当地不少青壮年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纷纷背井离乡,奔赴全国各地的城市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