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秧在一旁听得欣慰。这种自然的交流,往往比正式的课堂更有效果。
第二个主题是"工艺技术"。工坊里热闹非凡:西域人展示着玻璃制品,北疆人教授皮革处理,南洋人分享造船技术。最令人惊喜的是,当不同工艺相遇时,总能擦出新的火花。
"先生,快看!"王子明兴奋地喊道,"他们把北疆的皮革技术和南洋的防水工艺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皮革,特别适合航海使用。"
"妙啊。"叶知秧赞叹,"这就是交流的力量。"
第三个主题是"文化艺术"。礼乐堂里,各地的音乐、舞蹈、诗歌轮番上演。有趣的是,学子们不满足于简单展示,而是尝试着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节目是由几个不同地域的学子共同创作的:用中原诗词的意境,配上西域的旋律,融入北疆的舞步,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浑然一体。
"真是绝妙。"观看的学者们赞叹不已,"这哪里是不同文化的简单组合,分明是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智慧论坛"。各地学子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改善商贸往来?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如何化解误解偏见?
讨论中,一个来自西域的学子提出了独特见解:"我们那里有句谚语:'一次共餐胜过千言万语'。也许我们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不同地域的人有更多真实的接触。"
"说得好。"叶知秧表扬道,"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往往源于不了解。而教育,就是要搭建理解的桥梁。"
交流节进行到一半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有人发现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见了,一时间猜疑纷起。
叶知秧没有直接干预,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商议解决方案。最后,大家决定组建一个多民族的调查小组。令人感动的是,失主主动提出:即使找到偷盗者,也希望给他改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