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我不认

但心里也是佩服自家大人,敢这么和亲王说话。

他们以往见到的大人物,哪个不是低三下四的。

这也是他们的眼界低,张文忠没来之前,他们只是平民百姓,他们能见到什么大官。

真正的大官都是皇城里待着,可不会去他们住的地方挨家挨户的打招呼。

现在又不是选总统,人家还戴个红帽子,装模作样的去拉拉票。

李恪看张文忠和举子没话说了,自己也不想在这里受气,站起身就想走。

张文忠还想出声阻拦,但想想自己也没话说了。

蜀王还是亲王,人家想走也没必给自己面子,就这么注视着李恪离开。

李恪离开京兆府,原本想干嘛都忘了,就去找大哥吐槽这件事。

张文忠让所有人退下,自己坐着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

张文忠今年二十四岁,他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隋炀帝登基的大业元年。

不得不说张文忠的命运被冥冥之中安排注定,隋炀帝登基他正好出生,李世民登基他又正好当官。

隋炀帝登基刚登基之初还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但隋炀帝最后几年就越来越不干人事。

张文忠是博州武水县人,在隋炀帝时期,这里出了个贪官,祸害当地不少人。

这其中,就有张文忠一家,当时张文忠生了一场大病,但是家里一贫如洗。

父母为了张文忠治病,就把家里的田地抵押给了当地大户,以此借来了微薄的钱给张文忠治病。

虽然张文忠是好了,但家里也没了生计,家里人为了活下去,只好给那个大户做了佃户。

多可笑的事情,地是自己的地,种也是自己种,但自己只能混个温饱,全部收成都是地主的。

后来张文忠的父亲被强征入伍,参加了最后一次隋炀帝对高句丽的战争。

虽然这次战争最终失败,但张文忠的父亲被某个将军看上,张文忠父亲得了不少钱被拉拢。

张文忠的父亲拿着这笔钱,兴高采烈地的回到老家,想着赎回当初抵押的田地。

但谁知,大户不认,还伪造了一张契约,说这田已经被卖了,不是抵押。

大户反咬一口,说是张文忠一家见财起意,还污蔑张文忠的父亲和当时的起义军勾结,不然哪里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