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纨绔子弟,不来就不来,我还不伺候呢!
由于朱标的征召有一定选拔标准,才能选出最好的兵员。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朱标就交给手下人来办,他自己出宫来体察民情。
一行人,不觉来到一家茶馆,听到有人在说书。
这时候明朝已经立国七年,生产已经恢复。老百姓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之外,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只是那时候娱乐项目单一,要想消遣时光,唯二的地方就是勾栏听曲,茶房听书。
青楼自不必说,那就是个销金窟,老朱就是靠它筹集资金。
其二就是茶馆,为了吸引茶客,茶楼会来一些说书人或者是一些艺伎、杂耍什么的。
这里人流比较多,他正好想要知道,勋贵们不让子弟来报名的原因,就走进去听听。
看起来这说书的挺火,走进茶楼,里面是人山人海,高朋满座。
店小二看朱标仪表不俗,就把朱标领到一个雅座上。
只见那说书人坐在舞台中央,眉清目秀,似乎在哪见过,可一时有想不起。
桌子上陈设很简单,一个惊堂木,一杯茶,一叠葵花籽。
那人看到朱标来了,脸色忽然就变了。可是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说书人手里一把折扇,扇子是湘妃竹做的骨,拿起惊堂木一敲,侃侃而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原来是在说《三国》啊,受《黑猫捕头》《羽林勇士》这种畅销书影响,明朝初年出现文化兴盛的态势。
一些失业文人开始用自己的笔杆子创收,张士诚的两个军师,施耐庵开始写《水浒传》、罗贯中开始写《三国演义》。
在明初,《三国》刚刚成书,会说三国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可朱标对三国演义,太了解了,当然没有兴趣听,听了一会,觉得这人说的没有意思,就长叹一声就走了。
朱标这是在雅座上,一举一动都是很多双眼睛在看。
人又有跟风心理,他一走,自然是有很多人跟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