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呸!”个没完没了。
王大拿心如死灰,往旁边一看,三扁瓜抱着大公鸡还站在那里。
“你过来,我给你打鸡血!”
“用不着了!”
“这回我给针消毒!”
“那也不用,人涂大夫说了,这玩意儿估计没啥用!
他说没用肯定没用,老子不打了!”
说完三扁瓜学着涂志明大步流星往出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虽然没有涂志明帅气,但也有几分潇洒。
要是没在门槛子上绊了一下,效果就更好了!
…… ……
牧场大队要投票选书记、选小队队长了。
这一天整个牧场大队十八岁以上的人都齐聚在了大队部。
中国乡村民主,纯真无瑕,岁月流转,历经变迁,映照出乡村社会的风貌更迭。
五十年代,选干部靠黄豆,村民推选候选人,名字贴木斗,黄豆定乾坤,公平公正,无人能作弊,那才是真正的民主味儿。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上级指定候选人,社员大会举举手,不举手?那可要小心了,轻则干活受累,重则遭殃受罪。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干部提名靠上级,鼓掌通过就搞定,你鼓不鼓掌都行,人家照样当领导。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海选村干部很来劲,无记名投票选前五,分工还得看民意,上级点头才算数,“一把手”还得上级定。
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宗族势力抬头来,各族推荐候选人,票上名字一大排,候选人自己收票去,民主有点儿变味儿了。
两千年后,选票明码标价卖,五十到五百不等,谁出钱多谁老大,一手交钱一手票,亲兄弟也得算清楚。
此时正是七十年代末期,一女三男倒了台,日月换新天,选拔大队干部靠的是投票。
民主选举大会由公社来的领导主持,公社一共来了五个领导,为首的竟然是王城。
大队书记亲自主持,可见公社对牧场七队儿的重视。
王城坐在几张书桌拼凑出的主席台之后,手里拿着话筒先来了一番长篇大论,说的都是老百姓听不懂的话。
讲了足有十五分钟,这才宣布了五名大队书记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