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诗解析:“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
(一)《玄德逢贤》
南漳幸遇隐沦贤,水镜高谈妙论传。
马跃檀溪逃厄难,途逢单福遇英缘。
卧龙雏凤言犹在,明主求贤志愈坚。
新野初迎良辅至,三分天下梦初圆。
(二)解释:
首联“南漳幸遇隐沦贤,水镜高谈妙论传”:刘备在南漳幸运地遇到了司马徽这位隐居的贤士,司马徽高谈阔论,向刘备传达了许多精妙的见解,比如“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言论。
颔联“马跃檀溪逃厄难,途逢单福遇英缘”:刘备骑马跃过檀溪逃脱了蔡瑁的追杀之厄,在归途中遇到了单福(徐庶),这是他与贤才相遇的缘分。
颈联“卧龙雏凤言犹在,明主求贤志愈坚”:司马徽提及的卧龙、凤雏的话语还在刘备耳边回响,这也让刘备求贤若渴的志向愈发坚定。
尾联“新野初迎良辅至,三分天下梦初圆”:在新野,刘备初次迎来了像单福这样的良臣辅佐,他三分天下的梦想开始有了初步实现的可能。这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三国演义》第35回名为“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及典故:
1. 梗概:
刘备逃脱蔡瑁追杀:刘备在荆州刘表处驻守新野,遭到荆州本土势力代表蔡瑁的猜忌与防范。蔡瑁设“鸿门宴”欲除刘备,刘备得荆州谋士伊籍提醒,从西门出逃。蔡瑁引军追赶,赵云发现刘备不见后,出城追寻。刘备骑马跃过檀溪,逃过一劫。
刘备遇司马徽:跃马过溪后的刘备,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暮时分遇到一牧童。牧童告知刘备其师父是司马徽,道号水镜先生。刘备便随牧童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指出刘备之所以落魄,是因为左右不得经纶济世之才,并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不肯明示具体是谁,只让刘备留宿一晚,明日再说。
刘备回新野遇徐庶:刘备当晚思索水镜先生的话,难以入眠。次日,刘备求见水镜先生询问昨夜来客是谁,水镜先生只说此人已去投明主。刘备拜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水镜先生称自己乃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他十倍之人来助刘备。正谈论间,赵云寻到刘备,刘备便与赵云返回新野。途中遇到关羽、张飞,众人相见大喜。回到新野后,刘备与孙乾等商议,孙乾建议先致书于刘表,诉告蔡瑁设谋相害之事。不久,在新野城外,徐庶(化名单福)以唱歌的方式吸引了刘备的注意,随后成为刘备的军师。
2. 主要人物:
刘备:本回故事的核心人物,处于困境中不断寻求贤才以图大业,他的仁德、求贤若渴在此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司马徽:号水镜先生,是一位隐士高人,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向刘备提及“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徐庶:化名单福,有王佐之才,主动来投刘备,成为刘备的军师,初次登场便展现出不凡的谋略。
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发现刘备不见后,急忙追寻,是刘备的得力战将。
蔡瑁:荆州本土势力的代表,忌惮刘备,欲加害于他,是本回中刘备遭遇困境的始作俑者。
3. 经典诗句及典故:
经典诗句:“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这是徐庶所唱之歌,既表达了对汉室江山行将倾覆的悲叹,又体现出对明主的渴望。
典故:
马跃檀溪:刘备在蔡瑁的追杀下,骑马跃过檀溪,这一情节凸显了刘备的吉人天相以及的卢马的神勇,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增添了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