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是一道溪流,顺着溪流往下走上个十来里的距离,就能见到一个不小的湖泊,水面大概有一个四五里。
是多条水里汇集而成。
在这样的一片地方修路最是不容易,因为溪流的缘故,一些地方需要架桥。
实际上,如果将路拉成一道直线的话,青铜高速基本上是要从这个野湖中通过的。
这样的工程,当然不是现在的青雀部落能够完成的。
就算是能够完成,韩成也不会领着部落里的人,吃力不讨好的去做这件事情。
为了将这个湖泊,以及注入湖泊中的两条比较大的河流绕开,经过勘测之后,韩成最终做出了将道路硬生生的往湖泊的南面移动了将近十里之遥。
就这也没有将溪流完全避开。
不过相对于那湖泊,以及两条比较宽的河流而言,将道路移动到这里,工程量已经不知道变小了多少。
韩成现在想的不是架桥的事情。
相对于正常的修路而言,架桥这样的事情,要麻烦的多。
不过按照青雀部落现在的人力物力而言,修建出一些跨度不长的石桥,还是不成问题的。
韩成现在所考虑的是住宿,或者说是在这里建立驿站的事情。
青铜高速连接青雀主部落以及铜山居住区的性质,决定了它在未来的重要作用。
这条最终确定下来的路线,韩成这次前往铜山居住区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测量,截弯取直之后,将近有一百七十里。
这样长的一段距离,在马没有出现之前,想要一天跑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一来,在这条道路上修建驿站也就成了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以往包括现在,部落里的人、包括经常出行的贸易队在内,外出的时候,都是随身带着帐篷、绳索这些东西。
晚上宿营的时候,就搭起帐篷,并在帐篷的周围,用绳索圈出一片相对安全的区域来。
这样宿营的方式,相对于这个时代大部分部落那种直接在野外无遮无拦宿营的方式而言,要安全上许多。
但是从韩成这个后来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宿营方式并不太安全。
而且除了不安全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余诸多不便的因素。
其余不说,单单是随身带着帐篷、绳索这些东西,就挺占地方的,还比较累人。
除此之外,每天到达宿营之地之后,搭建帐篷,周围布下绳索、第二天一早,再将帐篷这些东西给拆掉……
这些事情想想就让人觉得麻烦。
贸易队的人外出进行贸易,需要走的地方很多,沿途都修建出一个个固定的休息地点这不现实。
也正是因为如此,韩成之前虽然觉得这种用帐篷以及绳索这些东西,搭建临时营寨不仅仅不安全,也麻烦,却也一直没有提修建类似驿站这样的东西的建议。
但现在,同样的事情放在青铜高速之上,也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将来铜山居住区的运输量一定会比较大,而且不同于贸他们出去交易时所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固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可以考虑在这条道路上修建驿站的事情了。
这处刚刚被韩成起名为野鸭桥的地方,距离铜山居住区大约有将近六十里的距离。
差不多处在青铜高速三分之一的节点之上。
在这里,以及另外一个三分之一的节点上,分别修建出一个驿站来,就能将整条青铜高速人为的分为三段。
行走的平坦的道路上,而不用如同之前那样翻山越岭的行走,从早上到晚上,前行个六十里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遇到紧急事情,骑着驴子、又带着两匹驴子的人,一天行走上一百二十也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不论是牵引着驴车的人,还是骑着驴子通报紧急事情的人,都能在路上有一个住宿的地方。
将整条青铜高速用连个驿站大致上平均的分为三段还是非常合理的。
当然,韩成所设想的驿站,与传统的那种有专门的人守在这里,喂养马匹、提供食宿的驿站有着很多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修建好之后,这两处驿站并不安排人在这里进行专门的看守。
其最主要的功能,也只是让来往于青雀主部落和铜山居住区之间的青雀部落众人,能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宿的地方,不用再跟现在这样的麻烦。
到时间这里还可以砌出一些炉灶,供来往的人进行生火做饭。
甚至于还可以在一些暗间里存放不多的食物,充当来往之人的救济粮来用。
有人将这些食物消耗掉了,等到下次来的时候,就带上一些食物,将之补上。
至于这里没有人看守,会不会被人搞破坏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不需要过多的考虑。
如果真的有哪个部落发现了这两个驿站,并居住了进来,这……
这对于青雀部落而言,不仅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是一个很好的好事。
这些还只是韩成对这两个驿站前期的规划。
等到后来,部落里的人渐渐的多了,周遭的土地不够种了,就可以考虑往这两个驿站进行‘移民’。
然后以这两个驿站为中心,朝着周遭进行发展,进行开垦土地,种植粮食。
而这里,往北十来里的地方就是一个不小的湖泊,周遭还有一些河流,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渔业。
可以预见的是,这两个驿站,一个靠近铜山居住区,一个靠近青雀主部落,并且都还位于青铜高速之上,只要人手足够,那么在后来,就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说不定再到后来,以点带面之下,沿着整条青铜高速,在道路的两侧,发展出来一个沿路经济带也不是不可能!
果然是要致富先修路啊!
看着那些水中游着、并不时会潜到水底下、然后在另外一个地方冒出头来的绿头野鸭,心情大好的韩成,想起后世那句流传很广的话,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