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KH15-3战场上的最新实战数据,装备部对机动步兵的标准武器配备进行了整体更改。
他们上一次修改武器配备,还是在七十年前。
当时全面战争刚结束不久,为了适应边境冲突的新模式,大量主打性价比的武器被列入了机动步兵的武器库里。
诸如NS-151型电磁步枪和单兵激光炮这样的武器,都是那时候成为机动步兵的制式武器的。
当时的边境线上,前线士兵所要面对的,基本都是由平民构成的帝国边防部队,拥有的动力甲几乎为零。
这些性价比武器可以很好应对敌人在边境线上发起的零星骚扰。
眼下,随着全面战争的再次到来,这些武器的性能明显有些不足了。
沈长冬向军械库的深处望去,机械师们正在对一排排的“刑天”动力甲做着最后的调整。
移除了头部以后,“刑天”动力甲多出了一个顶部挂点。可以用来安装一些最新研发的大威力武器。
就比如说,“死眼”射线发射器。
沈长冬来到了自己的动力甲前,看向战斗室顶部那个多出来的球状物体。
从外形上看,这东西像极了侦察机经常挂载的光学吊舱。安装在顶部挂点以后,就像是一个圆滚滚的脑袋。
虽说这个圆滚滚的“脑袋”看起来不仅毫无战斗力,甚至还有些“蠢萌”,但这东西却是军械设计局力推的新一代“杀器”。
通过其内部的晶体阵列,这东西可以在充能完毕后产生温度极高的激光束,并可以像手术刀一样“切割”目标。
以最大功率运行时,可以瞬间切开各种类型的轻装甲目标。
在与动力甲的视觉传感器相连后,“死眼”射线可以做到“瞪谁谁死”的恐怖表现。
这也是“死眼”这个名字的由来。
只可惜,根据测试,射线对于单兵护盾的穿透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军械设计局着重强调,务必要在瘫痪敌方的单兵护盾后,再使用死眼射线完成击杀。
并且,由于死眼射线的耗能极高,以最大功率运行时,只有1.25秒的使用时间,且在能量耗尽后,需要12.5秒的时间,才能再次完成充能。
加之激光武器在大气层内的散射问题,使得“死眼”射线在大气层内的有效射程只有300米左右。
军械设计局再次着重强调,在大气层内作战时,死眼射线只能作为近距离作战时的“杀手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