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沈安若已被五花大绑在木柱上,小嘴也被塞上了白绸缎。
木柱并不宽,且是圆的,支撑书阁的木柱自也宽不到哪去。
可,木柱既是圆的,也就能不断移身转圈圈。
她所转的圈圈极有规律,齐麟走到哪,她就移身到哪个方位,就算她被捆绑着,也要用眼睛瞪死齐麟。
不知过了多久,她的眼睛都瞪得酸楚流泪了,齐麟似也没停下翻找书卷的动作。
她不得不好奇起来,即便自己的夫君勤奋好学,也没必要非在今夜用功吧?
索性,她不停地前挺着身子,紧眉连“嗯”了起来。
这种类似于“猪叫”的声音,齐麟已十分熟悉。
他刚堵上沈安若的嘴时,沈安若便就“嗯”声不断,还没完没了地弹腾着双腿。
不过,这一次他有了回应,不仅有了回应,还连连畅笑,大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沈安若,本王真的很爱看到你生气的样子,真是迷死人了。也唯有在你生气时,本王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你越是生气,就代表越在乎本王;你越在乎本王,本王也就越开心。”
他一语说罢,脸上也附上了一抹坏笑,且还高高扬起手中书卷,朝沈安若挥动了几下。
“你虽将这里搞得杂乱不堪,却也间接助本王找到了想要的典籍。认真说起来,你也算得上是本王的福星了。”
他已蹲身至沈安若身前,也用手中书卷抵住了沈安若的下颚,“你的眉尖若能再弯一些,就更有母妃的韵味了。儿时,母妃对本王十分严厉,稍有偏差,就会迎来母妃的一顿痛斥。久而久之,本王也就只记下了母妃生气的样子...”
“不过,母妃就算是生气,也是极美的,就和你现下一样...”
沈安若怒目而视,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齐麟你个鬼奇葩,什么叫本妃越生气,你就越开心啊,你简直就是个死变态,你脑子里不知道都装的什么!恋母就恋母,还说什么和本妃现下一样的鬼话,真是个妖孽啊!
她虽无法反抗,却也在用意念进行着反驳。
“三国·魏·刘劭 《人物志·九徵》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此乃“平淡”之出处。”齐麟沉眸展卷,不顾沈安若的怒视,便朗朗而读,“而,“九徵”则包括: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它们共同展现了人的精神、形貌、声色、才具、德行。刘劭认为,人的才性可以通过这九徵来理解和分类,如“兼德”“兼才”“偏才”等...”
“原文为:凡人之质量,中和最为贵。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也就是说,人的品质好坏,以中和之质最难为可贵。中和之质的人,必定是平淡无味的,正因为平淡无味,才能调和五味,顺应变化。”
“然,刘劭这一观点,又出自《中庸》中的“致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他猛地抬眸,凝向沈安若,“王妃的性子犟如蛮牛,腹中定藏有乾坤。不如就由王妃你来为本王解析一下何为“致中和”吧...”
“哦~本王的小若若还说不了话是吧...”他微微撇嘴,又表现出一脸怜惜的样子,“莫急,莫急,本王这就为你取出口中绸缎。”
“齐麟!你有种就放了我!”沈安若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尚来不及吸气,又咬牙切齿道:“齐麟,你就只会欺负我是吧?方才若不是与你缠斗时,我脚底打滑,又怎会让你得逞?!”
齐麟淡淡一笑,又略带无奈,微微摇头,“虽然,本王极其欣赏王妃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但,输了就是输了,王妃得认。在战场上,敌人可是不会给王妃述说理由的机会的,王妃只要败下阵来,就会万劫不复,甚至被灭国。”
“不过,王妃现下还有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只要王妃能详细解析出“致中和”的含义来,本王不但会放了王妃,也会将自己捆在木柱上,任凭王妃发落。”
沈安若瞥了一眼齐麟,侧脸不屑道:“什么“致中和”,本妃不知。齐麟,你别以为你如此说,本妃就会上当!你是何等得奸猾狡诈,本妃还能不知道嘛!”
齐麟锁眉长“嗯”,似有些失望,“沈安若啊沈安若,你该让本王如何说你呢...你说你武不行吧也就罢了,可你文也不行...在文武都不行的情况下,你还整日死鸭子嘴硬,本王还真挺佩服你的。”
沈安若骤然蹬腿,直踹向齐麟,若不是齐麟反应快用书卷挡在了脸前,非挂彩不可,“本妃就是一无是处!你若看不惯,就休了本妃!大襄多得是才女等着你娶呢!”
“休?”齐麟“噗嗤”一笑,“休了你,本王还如何欺负你呢?也断然看不到你生气的样子了...本王可舍不得...”
“你!”沈安若已气得全身发颤,“你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
她声中略带泣语,委屈至极,抓狂堵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麟长叹一声,眸光逐渐柔和,仿佛有些心疼沈安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