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闻千悟

“魏惠王之所以能称王,也是沾了父亲魏武侯和爷爷魏文侯的光。说直白点,就是富二代,家族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了,且还具备了统一华夏的能力,在这个时候魏惠王接班了。”

“庞涓作为名师高徒,很受魏惠王器重。庞涓也没辜负魏惠王的期望,在战场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待到庞涓威名远扬之刻,魏国的军力也走向了巅峰。”

“也正因如此,晚于庞涓下山的孙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师兄。这也是人之常情,谁在刚入世时,都想找个沾亲带故之人带带自己。庞涓得知孙膑意愿后,也极为高兴。”

“孙膑到魏国后,两人相处极好,常常商讨兵法。可,久而久之庞涓就有了一种错觉,那便是孙膑的计策总是略高一筹。孙膑自然没注意到这一点,他又何曾想过庞涓会因此埋下芥蒂。”

“然而,孙膑之所以每次提出的计策都要比庞涓的略胜一筹,也全因孙膑每每所提出的计策皆是在庞涓原定的计策上展开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庞涓已有了对应计策,孙膑也不过是在原有的计策上加以完善罢了。”

“这就很好理解了,就拿王妃您来说吧。比如,一个人已经对王妃您十分恭敬了,可他身边的谋士却告诉这人,“你除了对王妃恭敬外,还应该再做出一些更恭敬的举动来。”这般提议,本意是为锦上添花,可在庞涓看来却成了一种威胁。”

“单是威胁,庞涓还不至于毁掉孙膑,这其中也有一个导火索,而,这导火索就是‘六博棋’。六博棋不同于现下的围棋,它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盛行。六博棋有:方、廉、楬、道、张、曲、诎、长、高九个行棋位置,对弈双方各有一枚“枭”子,其意也是“王”的意思;另有五枚棋子叫“散”,其意也是“卒”的意思。只要对方的“散”子挡道,那另一方的“散”子就无法前行,所以,彼此要想尽办法去堵对方的路,再用“枭”子去吃掉对方的“散”子。若想取胜,也要做到“枭”“散”配合。”

小主,

“但,六博棋又以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可以将棋子放在何处,这就有些赌运气的成分了。谁的骰子掷得好,谁的“散”子就能先占道,从而也就决定了谁能率先杀掉对方的“枭”子,取得胜利。”

“有很长一段时间,庞涓都留孙膑于大梁,不知是不想让孙膑涉险,还是怕孙膑抢军功,总之,就给了孙膑能接触到魏惠王的机会。这魏惠王呢就和孙膑常玩六博棋,初入世的孙膑哪懂什么为人处事之道,那是常赢魏惠王。他不但赢,赢后还喜欢说教一番兵法谋略。”

“魏惠王也算有些肚量,也可能是不想开罪庞涓的原故,既要靠庞涓率军东征西讨,自然也要给其师弟孙膑几分薄面。索性,魏惠王就常与孙膑谈论兵法,久而久之他还真就越发觉得孙膑的兵法更好、更有道理了。”

“凡事,只要一思量出些道理来,就必会生事。你们想啊,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你们因一些感悟,就不想再过眼下的生活了,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一种改变?在变与不变间,又往往取决于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只要稍有改变,也必会对原本的事物提出质疑。”

“魏惠王也不例外,听多了孙膑的兵法谋略后,他就想对庞涓指手画脚了。他是王,庞涓是臣,按道理来说,他也有资格指手画脚。可,如果庞涓得知了那并不是王的本意,也不是王能想出来的,反倒是孙膑在背后推波助澜呢?”

“庞涓身为大将军,在手握重兵下最忌讳君臣离心。魏惠王既因孙膑对他所做决策接连质疑,那他又如何能再留孙膑呢?”

“然,他还是心软了,因为他很清楚孙膑也是无心之举。他虽陷害孙膑,对其施以刖刑,削去了孙膑的膑骨,却还是留下了孙膑的性命。只要孙膑再难站起身子,也就做不了将军,更无法带兵打仗。如此,孙膑自也不会再是威胁。”

“但,庞涓又怎会想到,正是自己的妇人之仁,最终害死了自己...”

“唉~”赵衍骤然长叹,不断摇头,随之缓饮着茶水,似想歇上一歇。

柳霖霖也在这时晃动了一下沈安若的胳膊,微声道:“怪不得人们常说不能有“妇人之仁”,原来是因为会留下大患啊。可,“妇人之仁”四字也不该这样用啊,说到底不还是因为我们女人太善良,容易心软嘛...这也是一种好呀,怎就成了男人口中的坏呢?”

沈安若淡淡一笑,她虽侧眸看向柳霖霖,满脑却是齐麟。

——齐麟大概不会有什么“妇人之仁”,要么直接灭了对方,要么就什么都不做,永远不会有中间值,也永远不会有例外。

赵衍稍作休息后,又继续道:“后来,孙膑被齐国所救,又得到了田忌的赏识。在庞涓率领魏军大举进犯赵国时,他便上书齐王,要为赵国解围,这也便有了最为着名的‘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