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眼中掠过些许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易书记,那就有劳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易中海屡次往返厂里协商此事。终于,在娄半城牵头下达成了一份相对合理的赔偿方案:除了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外,再额外增加五十块银元作为补偿。
贾张氏刚开始觉得数额太低,心里难免有些不满。但她想到老贾生前的情景及家里的困境,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然而就在签署协议前夕,易中海的态度有了转变。他对贾张氏语重心长地说:“张嫂呀,这件事我觉得咱们还可以再争取一下。毕竟老贾是为厂里出了意外,厂里应该多给我们些补偿才是正理。”
贾张氏愣住了,“易书记,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妨重新跟厂里谈一谈,努力将补偿提高至一百块大洋。” 易中海坚决地表示。
听到这话,贾张氏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目光也因希望而闪亮:“易书记,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数目,我们母子俩就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易中海协助贾张氏重启谈判。她们找到相关负责人表明接受赔偿条件但也希望提高数额。考虑到自身声誉的问题,最终经过多轮商议调整,娄半城同意增加赔偿至一百五十大洋。
当消息传来时,贾张氏母子俩惊喜不已,满怀感激地望着易中海:“易书记真是太感谢您了!要是没有您的帮助,我们的处境将会怎样都不好说呢。”
易中海笑着摆摆手回答说,“这些都是我应尽的责任。毕竟老贾是为了工作而牺牲,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此后,易中海又自告奋勇担任中间人,协助贾张氏完成了赔偿协议的签订,并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这一过程体现了他的高超交涉技巧,保障了双方的利益平衡。
签署完文件后,贾张氏感到如释重负——她明白这笔钱将成为母子生活下去的重要支撑。而易中海因其杰出的表现赢得了村民们一致称赞与崇敬。“易书记真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啊!” 贾东旭动容地说。
“东旭,不要这么说。”易中海谦虚地摆手,“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情。”
“无论如何,我们真的要感谢你。”贾张氏感激地说,“若不是你帮我们,我母子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易中海微笑不语。他知道,自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除了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外,也得益于老贾在世时对娄半城的影响。
这次贾张氏直言不讳地说:“娄半城,别跟我打马虎眼了。要么你解决了我家大宝的工作问题,要么你现在就把这五十大洋拿走,我和家人立马就在你轧钢厂门口跪下,我看你这轧钢厂的门还能不能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