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声西击东

汉阙三国梦 一吃就胖 2283 字 2个月前

庞统还是笑笑:“将军大可安心。曹操势大不假,但孙刘亦非泛泛之辈。赤壁之时,联军不过数万,不及曹军一半,尚能大破之。况今日兵精粮足、船坚斧利、锐不可当?操不战则已,战必难分胜负。焉得余力西顾?”

“如是,我等如何动作?”韩遂问到正题,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酒菜,认认真真等着听庞统的高见。

“关中荒废日久、人烟稀薄,倘从西凉徙民至此,一则迁延时日、耗费太巨,二则曹军再来恐毁于一旦。是故关中之地只可军屯,不可久驻。”

“军屯?!”底下的人睁圆了眼睛,仿佛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西凉军成分复杂,有凉州边军、羌兵、匈奴兵等等。羌和匈奴是游牧民族,种地不是本行。凉州边军多为世兵制,祖祖辈辈干的就是打仗的活,改行种地只怕也不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这些职业军人而言,上战场拼命可以二话不说就走。可要让他们拾起锄头下地种田?拜托!那是个什么玩意儿?你不会是在搞笑吧?

庞统当然明白西凉军的问题,对众人这个反应毫不惊奇。他只是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方案,接受不接受那就不关他的事了。毕竟,庞统的老板是刘备,可不是马超韩遂。

“部队一分为二,一半训练警戒,防备曹军袭扰;一半开荒蓄耕,解决军粮问题。如有结余,还可与西域或巴蜀通商。曹军再来,或战或走皆可,可谓万无一失。”

“若实在不愿屯田,亦可将主力撤往凉州。只留少量骑兵在此监视中原,使关中成为西凉之屏障。此统所献上下二策,如何抉择,全在二位将军。”

主意出完,庞士元也不耽搁了。管你什么盛情相邀,老子拍拍屁股就要走人。马超韩遂苦留不住,重礼答谢人家又分文不取。没奈何,只得敲锣打鼓礼遇出境。

还是来时的那一队人,还是来时的那一条路,庞统带着他的小队头也不回地返回荆州。这一来一回时间不长,却深刻地改变了历史。不止挽救了西凉的割据政权,更让天下的局势重新扑朔迷离起来。

——

许都这里,关于局势的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相府内争执了半天,意见基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立即发兵合肥,趁东吴立足未稳,迅速控制淮泗,确保徐州安全;另一派则主张先夺回襄阳,解除许都的威胁,再徐徐东进,赶走孙权。

曹操听了半天,各有各的理,一时难以决断。正犹豫时,忽然从人影里瞥见沉默的荀彧。

哈!这事还真问得着他!

荀氏乃颍川大族,在中原地区影响巨大。孙刘威胁中原,荀彧必不愿看到,因此不怕他三心二意。

自从金斗调理过后,荀文若的情绪已与初时无二。曹操不知这是真的还是装的,反正他自己得装出一副无事人的样子,让这人继续待在自己的幕僚队伍之中。

颍川荀氏是得罪不起的,不能帮忙你就帮个闲,总比放出去一天到晚看不着踏实。

荀彧见曹丞相发问,优雅地顺了顺胡须,终于开了口:“襄阳依汉水之险,城池又极其坚固,攻城实乃下策。城中勋贵如蔡氏、蒯氏皆已迁至许都,难为内应。反观刘备,托公子刘琦之名据荆州有时,深得民心。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于彼,攻之必败,不可轻动也。”

“孙权新得合肥,人心未附。淮泗一带易攻难守,利于骑兵展开。徐州乃东疆之门户,一旦有失,中原、河北震动,丞相安得所归?彧之愚见,当东重西轻。以重兵围攻合肥、择一悍将稳固汉水,同时坚守潼关以防马超,是为万全之策。”

论奇谋诡计,贾诩堪称翘楚。但说到战略规划,那就是荀彧的长项了。一番论证讲完,争论便止住了。人家荀令君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要是再有人嚷嚷先打襄阳,那岂不是自取其辱?

程昱本就主张打合肥,听荀彧这样讲更加有了底气,立刻高声附和:“荀公之言是也。马超贪婪寡义、素无远谋,不足为虑;刘备阴取襄阳,必先稳固城防,难以北进。惟有合肥乃北方之要冲,关系大局。丞相当尽速发兵,不给孙权准备之机。”

“但合肥亦是坚城,今东吴大军进入,又有水路确保补给,我军若强攻,只怕损失巨大。”发出质疑的是荀彧的族侄荀攸,他倒不是反对打合肥,只是习惯了对困难先做出充分的评估。

一阵默然过后,曹操又有些动摇。转向贾诩问:“公等各有其理,还请文和为我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