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湘玉揣着愉悦的心情来到集市,想要货比三家了解粮食的市价行情。
同在集市的黄婶子碰到陶湘玉,向她热情的打了个招呼:“陶家大姐,这么巧,你也来买粮啊?”
“嗯,许久没来集市,都有些晕头转向了。”陶湘玉挠了挠头,尴尬的笑了笑。
她搜索过原身的记忆,发现原身来芙蓉集市的次数极少。
前婆家那么多年,都是鲁老婆子把持着大小事物,原身压根就没有到集市接触的机会。
因此无法给到线索供陶湘玉参考。
刚才在牛车上。
黄婶子肯帮陶湘玉说话,让她心生好感。
便想着不如向黄婶子请教一番:“黄婶子,可知哪家铺子卖的粮,价钱最为公道?”
黄婶子自信满满的说:“嗨!这条主街卖的粮食都贵,你随我到偏巷。那边的店租金低,粮价实惠多了。”
“那就劳烦黄婶子了。”陶湘玉很是感激。
“谢啥,我正好也要买粮,不过是顺便帮一把。你们孤儿寡母的,每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别买到了贵价粮吃亏了才是。”
黄婶子的语调十分爽朗,看来是个热心肠的人。
陶湘玉跟着黄婶子,轻车熟路来到集市偏巷的一家粮店。
这里最便宜的杂粮5文一斤,比正街便宜了半文,10斤起售。
陶湘玉一口气买了40斤,花掉200文。
至于大米与白面,在古时被视为稀罕之物,每斤定价15文,相较于集市正街已便宜1文。
但是对于陶湘玉目前而言,拿大米和白面当主食,多少还是有些奢侈。
于是她各买了2斤,用来给女儿们解解馋,总共花掉60文。
盐巴必须要买了,全家人都在干活,不吃盐身上可没有力气。
食盐在古代一直都贵的离谱,即便这家铺子的盐价,比起正街每斤已经便宜了2文。
但是80文一斤的价格,还是让陶湘玉不免心疼,只舍得买了半斤,花掉40文。
“陶家大姐,你...买这么多...”
黄婶子看到陶湘玉一下购买许多粮食物资,有些好奇她的钱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