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名门凤凰鸟,寒宅灯笼草

新语新编 山重疑路 3031 字 16小时前

司马绍听到这声音,

微微一愣,

偏过头问道,

“逸少,

这王隐,

是你们家的亲戚?”

王羲之摇了摇头,

说道,

“未曾听说。”

司马绍回头又看看王承的儿子王述,

问道,

“蓝田侯,

这是你的相识?”

王述自来不爱说话,

他父亲王承死后,

话就更少了,

说道,

“不曾。”

司马绍问清了出身,

转回身来,

问道,

“这位高贤,

是哪位卿家带来的?

怎么好没规矩?”

这句话,

让祖逖想解释,

又不好解释。

这要是去解释了,

太子反问一句——

祖刺史,

你怎么无诏进京了?

那不是又是麻烦吗?

可要是不出去,

被别人掀出来,

不是更加被动嘛?

就在祖逖犹豫的时候,

温峤还是站出来,

在司马绍身边耳语道,

“殿下,

昨天臣和您说的那个治史的良才。

就是他。

现在在晋昌公那里做幕僚。”

司马绍勾起一点印象,

好像温峤是和自己讲过,

两京沦陷,

好多史料都被烧了个干净,

这王隐父子有修史的习惯,

保存了不少史籍下来。

眼下,

晋王正准备择日登基,

一应礼数也是众说纷纭,

没个定数,

要是能在史籍中找到答案,

那就能平息纷争,

加快进程。

司马绍点了点头,

说道,

“哦,是他啊?

我记得让祖刺史也一起过来,

他到了嘛?”

温峤点了点头,

说道,

“到是到了,

只不过他现在没奉明诏,

不便出来解释。”

司马绍一拍脑袋,

说道,

“看我这个脑子,

我让你给祖刺史补一道手谕,

你补了没有?”

温峤从袖子中抽出来,

递给司马绍,

说道,

“还请殿下御览。”

司马绍看也没看,

翻到最后,

在角上盖上自己的印,

说道,

“你把这个交给祖刺史,

让他放宽心。”

温峤接过手谕,

转身挤过人群,

在一个快落灰的旮旯里,

把祖逖找到,

将手谕递给了对方,

说道,

“记住了,

殿下召你来,

是询问许昌国子监、太庙的一些事情。

别说错了。”

祖逖接过手谕,

展开来观瞧,

里面果然写着一些礼制上的事情。

这下有了旨意,

也就能站出去了,

祖逖拨开人群,

走到太子面前,

说道,

“殿下,

这是臣带来的。

殿下命臣收集许昌散落的前朝典籍时遇到的。”

司马绍点了点头,

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

我说看着面生。

有这样的贤才,

为什么不推荐给孤,

反倒是自己藏在家哪?”

祖逖顺着太子司马绍的意思往下说,

“臣当时只是偶然撞到,

不知道他是偷书贼,

还是真有治史之才,

就麻烦家兄探探其虚实。”

司马绍赞许的看了祖逖一眼,

说道,

“哦?结果如何?”

祖逖一皱眉,

说道,

“人是没什么问题,

就是有点太直了。

恐一时言语过激,

冲撞到殿下。”

司马绍大度的摆了摆手,

说道,

“你这话该早说嘛,

让孤好有个准备。

这份直,

孤是感受到了。

不过修史之人,

本来就是要秉笔直书嘛,

倒也不奇怪。”

祖逖一拉王隐的袖子,

说道,

“处叔,

还不快谢殿下宽宏,

不和你计较?”

王隐脖子一挺,

说道,

“殿下还没答臣的问题?”

司马绍再次被气笑了,

说道,

“要是每个人都来问孤,

孤是不是都要一一答复,

不然就算轻贤慢士了哪?”

司马绍甩了甩袖子,

又坐回了台子上,

其他人也是该喝喝,该唱唱,

只留下祖逖陪着王隐站在舞娘中间。

看着王隐不但没有离开的意思,

还坐到了地上,

祖逖劝道,

“处叔,

我知道你说的在理,

殿下也知道,

但很多话要看场合,

这个场合不合适说那样的话。

你要是真想说心里的话,

就把它们写到史书里去。

以史为鉴嘛。”

王隐觉得祖逖说得有道理,

就算他在这里饿死,

太子也不会多看他一眼,

他看着高台上和太子樗蒲的王羲之、王述二人,

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