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瑗怯怯道:“太尉,这——这张铭怕是保不住了。”
长孙无忌瞥了他们一眼,突然长叹一口气,道:“我知道了,过了今日再说。”
韩瑗、来济也是纷纷叹气。
他们都知道这事他们已经没有了胜算,虽然聪明人都知道。蒋献的死,对于张铭其实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表面上来讲,也不能排除是张铭的党羽所为,这就给了李治发挥的空间,至少李治可以认为张铭在外面还有死党。这样的话,就可以有理由怀疑任何一个人,而且理由也非常充分,这么玩的话,没有人敢再冒头了,弄不好就是一个谋逆大罪,这就真的可能审处一个谋反大案来。
只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败在了蒋献手中,而且还是死了的蒋献
傍晚时分。
一名大汉悄悄来到了太尉府。
“小人见过太尉。”
“查得怎么样?”
长孙无忌皱眉问道。
那大汉略带一丝遗憾道:“已经有些眉目了,但是今日全城戒严,而且四处都在捉拿与此案有关的人,小人见这种情况,不敢再让人去调查了,如果被人知道,我们也在调查此案的话,说不定会生出更大的麻烦来。”
过得半响,长孙无忌长叹一声,道:“到此为止。”
“是。”
当晚刚刚入夜,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便急急入宫面圣。
来的还真是快啊!李治暗道一句,嘴上却道:“三位爱卿这时候求见,莫不是有什么要事?”
褚遂良就道:“陛下的愤怒,臣非常理解,毕竟有损皇家颜面,但是如今春耕已经开始,而长安城内又是人心惶惶,于春耕不利,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政治家吗,怎么说都有理。
春耕和秋收是唐朝最为重要的时刻,因为唐朝是纯粹的小农经济,任何政策都是为了保护好春耕、秋收,你天天派士兵到处游荡,百姓哪里有心思种田啊,吓都吓死了。
李治眉头一皱,道:“朕倒也不想延误春耕,只是那刺客实在是太可恶了,竟然刺伤了朕的四名护卫,还杀死了此案最为重要的要犯,朕若不缉拿住凶手,天下人岂不是都会看朕的笑话。”
长孙无忌立刻道:“陛下,此事皆因张铭而起,陛下应该立刻判其死刑,以儆效尤,威慑天下。”
褚遂良也道:“臣也赞同,此案拖得实在是太久了,给朝廷,也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困扰。还请陛下早日判决,还长安一个安宁。”
李治见他们终于妥协了,心中爽翻了,道:“二位爱卿,以百姓为重,朕也明白,但是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对这么快判决,而且我朝要判决死刑,还得五复奏之后,才能判决。”
因为唐朝是非常注重百姓的,地方的死刑案,要三复奏,京师的死刑案要五复奏,就是皇帝怀着怜悯苍生之心拒绝很多次奏请之后,才能判决死刑,这就是怕出现冤案的发生,还未非常注重人命的。
褚遂良听着怪别扭的,总觉得李治这话是在暗讽他们,但也没有办法,道:“陛下请放心,这臣去跟他们说,加快五复奏,任何事也大不过春耕啊。”
李治道:“可是这杀害蒋献的刺客怎么办?”
长孙无忌道:“陛下可以命人暗查,如此便可避免耽误春耕。”
李治点点头,见好就收,道:“好,就依几位爱卿所言。”
韩瑗突然道:“陛下,不管怎么说,张铭乃功勋之后,他杀霍元德等人,也是事出有因,并非是肆意妄为,而且我朝一直都提倡减少死刑,微臣建议将张铭发配外地,永不准回长安,体现陛下仁政治天下的思想,如此也就不需要五复奏,可即刻判决。”
长孙无忌立刻喝道:“胡说,张铭犯下如此大罪,岂能轻饶,必须要严惩不贷。”说着他向李治抱拳道:“还请陛下判张铭死罪。”
李治低眉沉吟半响,道:“朕觉得韩爱卿言之有理,父皇在世时,常常教导我,要民本治国,对于死刑一定要慎之又慎,张铭固然可恨,但是念在他这些年来,为国家做出不少贡献,死刑就免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就将其发配桂州,永不准回京。”
韩瑗心中长出一口气,忙道:“管子曰,人主者,温良宽厚爱之。陛下宅心仁厚,乃是江山社稷、百姓之福。”)
:/29/2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