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朱高炽组织语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时候,一道凌厉的声音瞬间响彻在朱高炽和朱棣耳畔:“这自然是说明,高炽这孩子比你孝顺,而且孝顺的多!”
这声音十分熟悉,不用看朱棣都知道是谁来了。
朱棣看向了走来的朱元璋,摇头道:“爹,一码事归一码事。”
“四弟,还是都算了吧。要是真搞起来,怕是面子上有些不太好看。”朱标在一旁同样开口劝慰道,“朕都不好意思说你在‘明太宗实录’里都写的什么东西。朕顺便还看了看所谓的《奉天靖难记》……”
听到朱标的声音,朱棣顿时就尬住了,颇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笑了笑:“大哥,那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你怎么还专门去看看呢?我也不知道上面这些东西是谁写的……你说是吧,这不是乱写嘛……”
朱棣很尴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去训斥朱高炽了。
毕竟这件事情确实很尴尬。
明太宗实录,不用说了。
皇帝起居录。
另一本《奉天靖难记》,乃是他主推的一本闲杂,里面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
其中就有虚构过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后宫议事,说朱标不行,言之凿凿的搞出一个什么‘朕与尔同起艰难,以成帝业,今长子所为如此,将为社稷忧,奈何’的话语,后来又假借朱元璋之口,说了句‘诸子无如燕王最仁孝,且有文武才,能抚国家,吾所属意’。
对此,只能说懂的都懂,不懂的说也没用了。
《明太宗实录》里,则是:洪武年太祖常曰:“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上容貌奇伟,美髭髯,举动不凡。有善相者见上,私谓人言:“龙颜天表,凤资日章,重瞳隆准,真太平天子也。”
这个已经不是懂得都懂了,这个已经明晃晃的告诉你哥们要干嘛了。
为了表示自己是正统,这位做梦都想当太宗的永乐皇帝陛下自然会竭尽所能,在书中贬低懿文太子和建文皇帝,最后姑且也算是得偿所愿吧。
只不过这样搞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作用,朱棣的上位过程可不是宫廷政变,一夜之间。
他可是打了四年。
谁不知道你朱棣的皇位怎么来的啊?
这波确实有点自欺欺人了,毕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他篡逆的事实。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不过是一个上午的时间,都被清清楚楚的记录了下来。
他这四年的靖难,怎么可能会被彻底抹除呢?
而听到朱标聊起了《奉天靖难记》和《明太宗实录》之后,朱元璋也是眉头一挑:“标儿,你不说咋还忘了这两本书。”
说罢,朱元璋便看向了朱棣:“不错,老四,你是不是该给咱解释一下这两本书里的内容?咱什么时候说过‘以后安定天下的,一定是燕王朱棣’,咱又什么时候说过,标儿不行,当了皇帝势必会带来灾祸?”
听到这两句话,朱棣直接就汗流浃背了。
朱允炆心情大好,正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的四叔,想要看看他要以什么情况来回旋。
朱瞻基见状,想要出声帮衬着自己的‘皇爷爷’,但如今局势比较错综复杂,他也不太好贸然开口。
朱祁钰也是有些犹豫。
而除了他们几个之外,其他的大明皇帝就简单多了。
看戏。
对于他们而言,太祖皇帝朱元璋和太宗/成祖皇帝朱棣,都是祖宗,两个祖宗打起来了怎么办?那当然是看戏咯,反正过了这么多年,对他们而言都一样的。
朱厚熜也在乐呵看戏。
毕竟朱棣这件事儿确实干的不地道,毕竟朱标并不是他的敌人,贬低贬低废物朱允炆也就算了,连带朱标一起,有点不太OK的。
毕竟朱标是以太子之身病逝,并不是当了皇帝之后死的,这里面操作空间很大的。
他完全可以说什么……
我亲爱的哥哥懿文太子的一生是伟大的,唯一的缺点是生了个不肖子朱允炆,他这个叔叔高举靖难大义,拨乱反正,本想教育一下我大侄子,没想到大侄子感到惭愧就自杀了。
这件事让我悲痛万分,我想学周公让大哥的后代继续做皇帝,但是我大哥的未亡人与家属纷纷表示国赖长君,于是我勉为其难做了皇帝,心底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但为了大明江山……巴拉巴拉。
后面也可以将朱标当做‘兴宗康皇帝’对待,当做兄终弟及。
这样,名声是不是略微好听了一点呢。
对此,朱厚熜觉得朱棣的内心,大概是复杂的。
曾经的朱棣确实和朱标要好,但当了皇帝的朱棣,内心的想法自然是不一样了。
正如同朱元璋一般,年轻的朱元璋想要和兄弟们喝醉烈的酒,一起享受富贵;晚年的朱元璋则是天天琢磨今天要杀哪个功臣,才能让大明的江山万万年。
朱棣自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