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三角恋好像逐渐明朗,现在进入了两女争一男的时期,正牌女友不甘认输,欲与小C对抗,后来新人不甘认输,誓与正牌女友争个高低,小A 自己也不知道该帮谁,好像两个都想要。
这里杜蔓引用了诗经《鄘风·墙有茨》来讽刺她们之间的关系。前面的《新台》是有了新人加入,但是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是进入竞争的状态,这里的《墙有茨》证实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了点关系,不再是新人进门的关系。
至于是什么关系,这里还不太清楚,杜蔓的八卦总是来到比较迟,有些还是回寝室偷听那群讨人厌的舍友才知道的。不过听说确实发生了一些关系,那群舍友也没有明说,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就这么心照不宣的聊着,杜蔓也不是很确定是讲的哪种关系。
且先聊聊《墙有茨》吧。
《鄘风·墙有茨》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不守妇道,和庶子私通,其事丑不可言。全诗三章,每章六句,一唱三叹,在结构上体现出一种递进关系,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
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
《毛诗序》谓“《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说,曰:“旧说以为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顽烝于宣姜,故诗人作此诗以刺之。言其闺中之事皆丑恶而不可言。理或然也。”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谓之:“刺卫宫淫乱无检也。”众说相类,都认为这是一首讥刺卫国内宫庶公子顽私通国母宣姜,生五子,而名分不正,国人唾骂其荒淫无耻的诗歌。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汲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汲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
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污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这是杜蔓听到的关于三角恋的关系的内心感受。尽管这里的主人公不像宣姜一样,但是复杂的关系,以及乱伦的关系确实让人讽刺,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是自由,但是不要放荡自由。爱一个人要有始有终,不爱一个人要明确表示,这才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格。
杜蔓是无法理解小B和小C 是怎么忍受这样的行为,双方似乎把彼此当成最大的理想敌,而完全忽略了靓女争一男的荒谬行为,也不在意外人对他们的评价。这难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是大家只想争逐自己的利益,不管伦理道德,品德情操。
由于三角恋的讨论,这段时间小团体对杜蔓的攻击少了很多,特别是回到寝室后舍友的攻击大大减少了,大家注意力都转移在三角恋中,真的感谢老天爷,杜蔓终于可以过的好一点了。
这件事情呢,封潇声也知道了。三角恋火速传开,图书馆里的人基本都知道,他们也不避讳,在图书馆就开干,跟之前争奖学金的那俩阵营的队伍一样,拿到太阳底下撕,真的是很精彩啊。
你说她们争什么呢,男人的爱这么重要吗?
不知道,杜蔓估计永远想不知道,毕竟没有男人她也会活得好好的。
但是B和C好像真的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