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奶奶听着。
她想了想:“备好马车,我去看看两个少爷。”
陆大奶奶俗事缠身,不一定次次都自己去。
但这次她一定要去。
陆大奶奶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到了一次选择的关口了。
她的两个儿子她自己知道,天资是有限的,就算是陆大奶奶想尽一切办法去托举他们,将来他们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那样。
如果只是一个低等的官吏,那是不足以扛起秦国公府。
只能是另辟蹊径。
而现在陆大奶奶就看到这个蹊径。
对统治者而言,人口就是重要的资源。
没有人口,什么事儿都干不成。
而辽东原本是地广人稀,人烟没有关内的人口多。
所以拼消耗,辽东是肯定不如关内的。
而战事还没有结束。
现在的辽东敞开了大门去欢迎人过去。
尤其欢迎有才识有本事的人去。
读书识字才能更好地给辽东做事。
但辽东本身的读书人学问就不如关内。
辽东那股势力崛起后,不少读书人还都跑到关内来了。
那边就更缺读书人了。
而朝廷里的清流自诩清贵,是不可能向辽东首先低头的。就算他们想为辽东做事,也是希望辽东能主动去求他们,而不是他们眼巴巴送上门。
他们要挺起腰板,有读书人的气节。
但陆大奶奶却觉得没必要这样。
她要的是自己两个儿子能蒸蒸日上。
而且她没有觉得这是背叛朝廷。
到底辽东那边的传言,陆大奶奶也听说了一些。
要让人真是她的旧相识孙福儿就好了。
要不是也没有什么关系。
陆大奶奶指导,他这两个儿子是在京城这边的学堂水平不高,但丢到辽东那种地方,还是很不错的。
他们识字断文处理事务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是科举搞了这么多年,对文章辞藻、书法要求是达到苛刻的地步。
而且读书的人又多。
陆大奶奶这两个儿子才显得泯然众人。
实际上,要陆大奶奶说。